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向朗 检索 三国志
向朗 检索 三国志
34 三国志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 第5段
  後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勉修中馈,恪肃禋祀,皇后其敬之哉!」咸熙元年,随後主迁于洛阳.[一]

40 三国志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第12段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後丞相掾(李合)[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合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後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数丧师觽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合)

41 三国志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第5段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一]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後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後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後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二]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於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後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三]子条嗣,景耀中为御史中丞.[四]

41 三国志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第12段
  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於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於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後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後事也.後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 )[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绚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於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41 三国志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第17段
  评曰:霍峻孤城不倾,王连固节不移,向朗好学不倦,张裔肤敏应机,杨洪乃心忠公,费诗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以先主之广济,诸葛之准绳,诗吐直言,犹用陵迟,况庸后乎哉!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