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贾逵 检索 三国志
贾逵 检索 三国志
15 三国志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第22段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口授兵法数万言.[一]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二]初,逵过皮氏,曰:「争地先据者胜.」及围怎,知不免,乃使人闲行送印绶归郡,且曰「急据皮氏」.援既并绛觽,将进兵.逵恐其先得皮氏,乃以他计疑援谋人祝奥,援由是留七日.郡从逵言,故得无败.[三]

15 三国志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第23段
  後举茂才,除渑池令.高干之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逵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琰败,逵以丧祖父去官,司徒辟为掾,以议郎参司隶军事.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弘农太守.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其後发兵,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郡,言语不顺.逵怒,收之,数以罪,挝折脚,坐免.然太祖心善逵,以为丞相主簿.[一]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二]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15 三国志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第27段
  会病笃,谓左右曰:「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薨,諡曰肃侯.[一]子充嗣.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二]充,咸熙中为中护军.[三]

28 三国志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王 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第3段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後,法度未整.淩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於口.後从曹休征吴,与贼遇於夹石,休军失利,淩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後,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初,淩与司马朗、贾逵友善,及临兖、豫,继其名迹.正始初,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淩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42 三国志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第12段
  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人.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方)服虔注说,咸略诵述,不复按本.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後主.後主践阼,拜谏议大夫.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亮卒,还成都,拜太中大夫,卒.子宗传其业,为博士.[一]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