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钱惠丽:永远的“贾宝玉”
作者林俜
标签贾宝玉
阅读次数:105
钱惠丽:永远的“贾宝玉”

  一部《红楼梦》,为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12月3日至6日的晚上,北京的保利国际剧院内,坐无虚席,100至1000元昂贵的票价,仍然挡不住人们渴望一睹上海越剧院演出新版《红楼梦》的迫切愿望。
  豪华辉煌的大制作、气势宏伟的交响乐,着实令见多识广的北京观众也为之震憾。惊叹之余,人们不得不承认,真正使人心灵为之震憾的是演员全身心地演绎那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
  饰演宝玉的钱惠丽和饰演黛玉的单仰萍十多年前就开始演出《红楼梦》,尤其钱惠丽演出已近千场。她进剧团第一出排的就是《红楼梦》,唱戏唱得最多的也是《红楼梦》。此次排演新版《红楼梦》,非但不能把戏演“油”,还要让观众感到新鲜,这比创造一个新角色还难。对此,钱惠丽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仍有激情,这激情来自一个演员的责任心。”作为一名戏曲演员,钱惠丽心中始终有着两个欲望:一是对新角色的渴望,那是具有挑战性的诱惑;二就是演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并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戏。钱惠丽是个很有市场意识的艺术家,面对戏曲举步维艰的现状,她一直在努力运作一些对戏曲生存有利的事情。如今已身为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副团长,她更要担当起剧团如何发展的重任。新版越剧《红楼梦》做为上海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上海大都市文化内涵的标志,为越剧打入市场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钱惠丽深知责任的重大,她决心重新认识贾宝玉,找回对角色原始的冲动。排练她自始至终不因戏很熟而掉以轻心,和其他演员一样,认真对待念白、唱腔、调度、动作等每一个细小的改动或加工。她认为,200年前诞生的巨著《红楼梦》,不同时代的人们会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红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它。更何况这次演出的大制作必然带来艺术上的“放大”,演员应该像可以自动调整亮度的电灯泡,在不同的场子里,收放自如,把角色闪现的光芒调控到最佳状态。
  布景放大了,而演员是不可能放大的,那么放大的则应是演员的表演。我们看到,钱惠丽以老版《红楼梦》的表演为基础,在调度上、动作的幅度上和情感的表露以及心理节奏的处理上,都根据新的舞台包装略有改动。她身后的大布景并没有将她的表演淹没。贾宝玉的纯真与直率、多情与叛逆都清晰地传达给了观众。特别是她那韵味浓厚、情感丰富的唱腔,更令观众为之倾倒。一段〖清板〗“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中间竟赢得了观众三次热情的掌声,在唱到“怕丫环服侍不周到,我亲自桩桩件件来照料”的“料”字时,气口、运腔和收腔都做了特殊的处理,不仅加强了徐派的韵味,也充分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百般关爱仍被对方误解的委屈心情。因此“料”音刚落,观众无法自制地报以掌声,打破了一般〖清板〗唱段中间不鼓掌的习惯。在“哭灵”重场戏中,钱惠丽充满激情的表演和悲愤激昂的唱腔,已在观众预料中,自然获得了阵阵热情的掌声。
  钱惠丽很早就在江浙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北京的舞台上还是首次亮相。北京的越剧观众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到了“深山出太阳”,钱惠丽没有辜负北京观众对她的期望。她已成为观众心目中继徐玉兰之后的又一个“宝哥哥”了。(罗松 )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