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红米兄的推理,有些糊涂。你说批者在看了判词以后还不知道“十二钗”是何人,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批者的意思是看了红楼梦判词,“就才”知道十二钗是谁了。所以对“金陵十二钗”的书名没有疑惑了。
我想本来红楼梦判词不是预言,是总结。情节可能是这样的,宝玉贫穷后,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兴趣,一晚他做了个梦,梦到警幻仙姑,警幻导引他看了判词,使他彻底地了悟了。宝玉随后就出家了。全书也就结束了。警幻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宝玉放弃“意淫”,而是来点化宝玉的。这则批语可能就是针对这样的情节而做的。当然这个初稿的情节,也就没有可卿,更没有本来警幻去会绛珠,中途碰上荣宁二公,改道去带宝玉这些插曲了。
我是这样理解这则批语的,没有其它证据之前,也不好说是不是对。大家聊作谈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