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再与长卿讨论可卿和香菱
作者蓝沫
标签香菱
阅读次数:1077
  刚才大致看了一遍有关可卿、香菱的章节,越发觉得你说得很对。觉得这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尤其当看到宝玉将菱蕙安放好,用落花掩埋的时候!难道这才是万艳同悲的花冢吗?

  但关于可卿还有许多的不明白。

  他说:“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乐其色、复恋其情所致”。这终究是什末意思呢?什末叫“知情更淫”?“淫”字在这里当什末讲呢?难道写书时的作者内心深处已经远离了“爱恋”之心了?已经是那个“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情僧了吗?但为什末他又说:“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呢?是他的心先“死”,还是无常先夺了他的爱人去了呢?
  如果是前者,那就可以解释可卿的名字为什末叫“情可轻”了,至于“独我痴”,是不是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呢?但这样就少了许多属于悲剧的美
  还有迷津的“木居士”与“灰侍者”,是黛玉与宝钗代表的灵性与理智吗?她们使宝玉与可卿无缘同舟共渡?连百年都没有修到呀!

  然而看香菱的章节则都是美好而直白的。
 
  香菱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大观园,就是在“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时候,黛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香菱!接着,她们就“回家去坐着”,却并无甚正经事谈。
  在宝玉、黛玉刚刚感触了感情的时候,香菱从背后走来,轻轻一拍,将梦拉回了现实,将爱平实到琐碎的“家”里去了。作者在梦中“回头”,往事却不堪回首!于是,“香菱便走了”。

  香菱再次出现,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当香菱解释“原来‘上’是从‘依依’两个字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及至后来,宝玉叹:“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对于可卿,作者着墨不多,但大抵让人感觉到她应该不是黛玉、宝钗一样的人,应该只是一个温婉的“俗人”。这或许是她的可爱,但亦或也是作者遗憾的地方。所以,看到香菱学诗他会“大笑”,他会谢“天地至公”。然而现实中的她,真的有机会学诗吗?

  再看香菱作诗。第一首只是引子,第二首便在吟“月色”。宝玉是水中月,“月”是否可以假设为宝玉?那“色”是否就是“由色生情”中的色呢?而诗的末尾即是:“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尤可隔帘看”。这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呀!可卿已逝,但影子仍依稀尚存。正悲痛处,李纨道:“引他瞧瞧画,让他醒一醒才好”。其实,是要他再睡一睡方是,于是,便又到了画里,有黛玉、有宝钗,但独不见香菱!

  再有,书中说:“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而宝钗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然而,红楼“梦”中诗社中人,谁又不是“梦”中作诗说“梦”话呢?作者只点香菱,难道是说她却非梦中之人,所说亦非梦话吗?所以只有她的感叹“博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是真真切切的。

  接下来,香菱出现在芦雪庵,在说“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而前半句是“入泥怜洁白”,后半句是“无意饰萎苕”。是否在写她的死的洁白,和生的凋零呢?(纯属硬套:)

  最后的香菱,就是采到夫妻蕙的香菱,而宝玉手中却有一支并蒂莲。他将它们用树枝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笑拉他:“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但却“只顾笑”。直到臻儿来了,方散去。
  这情景,让我想起了那首歌:“让我再最后一次想你,明天我就是别人的新娘”。明天,我就是兼美,就是那第一得意的重孙媳。

  香菱的丫鬟是“臻儿”,难道是“真有是儿,真有是事”的意思吗?那末,真的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被作者掩埋在花冢下了吗?

蓝沫(hua_hua)于 12/04/2000 09:32:17 编辑过本帖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