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雯,不断超越自我
来到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宿舍楼,望一眼六楼那装潢考究的封闭式阳台,心想,方雪雯,这位被誉为越剧界“五朵金花”之一的著名范派小生,此时会以何种形象接受我的采访?拾级上楼,转十道弯,我摁了顶层601室的门铃,很快,一声“来了”,门便开启了,“南唐后主李煜”,那质朴、坦诚、富有生气的脸便真真切切地独面对我了。没容自我介绍完毕,方雪雯很显活泼地找断了我的话:“啊呀,原来就是你呀,没对上号,你看,我这儿还有你有名片呢!”
’94中国小百花艺术节上曾与方雪雯有过匆匆的一面之交,难得她在那么多的记者中对我尚留印象。也便因为这份随意和坦率,眼前的方雪雯给予我的印象竟与我所见过的她在舞台上的那一串憨厚、朴实、大方的形象叠印起来:《五女拜寿》中的邹应龙,《红丝错》的张秋人,《汉宫怨》中的刘询,《汉武之恋》中的刘彻,《长乐宫》中的刘秀、《相思曲》中的唐璧、《南唐遗事》中的李煜。。。。。。若说有区别,我知道眼前的方雪雯一定是最真实。
一、试用演员
“进越剧团之前,我根本不知何为越剧,也从未听过越剧。”出自越剧名星方雪雯之口的这名着实让我感到意外。在我理解中,越剧明星若不是出身越剧世家,便是从小听惯了越剧,与越剧有不解之缘。我禁不住“刨根问底”起来 ......
方雪雯于1966年诞生于浙江临海,从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灵气。一双眼睛水盈盈会说话似的,一张嗓子如百灵鸟般整日能唱个没完。天赋的艺术细胞和悦耳的嗓音,使她进入小学不久就成为学校文艺积极分子,大凡在演出,小雪雯必是当然的主角儿,雪雯12岁小学毕业的那年,一日听说有个台州越剧团来学校招收员。她不知啥叫越剧(当时越剧才刚刚开始恢复),却从老师那知道只要歌唱得好就能报名参加考试。雪雯感觉到一种“舍我其谁”的冲动感,便是为学校为自己争口气也要参试。好胜心极强的小雪雯自告奋勇的报名参加考试。结果整个台州数千名考生中只录取了8名学员,方雪雯以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成为其中的一员。兴奋过后,雪雯又感到一丝不完美;其他七名学员都是正式学员,唯有她因嗓子发声时在音域方面存在一种欠缺成为唯一的一名“试用学员”。试用试用,试而用之,试而不灵,退回处之。从进入越训班的第一天起,年仅12岁的方雪雯便有了一种:危机感,她大约已经知自己什么叫做向自己挑战。
天还未大亮,最早顶着星星起来练功的一准是方雪雯;练功时,教师要求最严的也必是方雪雯。别人拉大顶5分钟,她得10分钟,别人打虎跳5次,她非得7次不可。小雪雯不仅无条件的服从,还常常给自己加码。小小年纪的方雪雯是如此胸有城府,以至于那年做了件在她那种年纪看来很不平常的事情——孤身一人跑到嵊县去学嵊县话。小雪雯自小说得一口普通话,对于嵊县话一句也不懂,然而唱越剧非得说好嵊县话才行,怎么办?方雪雯主意大得很,胆子也大得很,干脆利用假期跑到嵊县,住在一个同学家里学起嵊县话。她跑菜场,逛商场,溜大街,煞有其事似懂非懂地与当地人对话,常常搞得别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然。而她却在百出的洋相误会中渐渐感受熟悉了嵊县话的语境,语调、语音,她终从对嵊县话一词通“进化”到几可说嵊县话乱真的程度。语言关过了,雪坟的越剧道白变得有腔有调起来。到一年试用期满,她的唱念做打诸功均跃居8名学员之首,并以“优秀学员”毕业,成为排行首位的正式学员。那一年方雪雯第一次扮演了《盘夫》是的小生曾荣,即获成功。她的一教小生的启蒙教师说:“方雪雯你性子那么烈,还是演小生吧。”于是学过各个行当角色的方雪雯就正式选定的“小生”之路。只因为老师说中了她的心。以后随着在当地越剧舞台的频频亮相,方雪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地的越剧观众就爱看她清秀俊、柔中有刚的小生扮相。
二、优秀小百花
走过一山又一山,外的世界更精彩。任何艺术要发展就必得向大城市走,就如越剧之发源于嵊县农村最终却唱红发迹于上海滩那般,80年方雪雯第一次来到杭州观摩省青年戏曲演员会演,所见所闻所感受使她的思想与这条艺术发展规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能有机会登上大省城的越剧舞台吗?方雪雯暗暗给自己下了这个命题。
机会两年后来到,省文化厅为挖掘培育戏剧新苗,举办了浙江省首届小百花会演,参赛者均为全省各地年轻的演员和学员。方雪雯作为台州越剧团的当家小生,以一折《庵堂认母》前来参赛,并且还作为全省小百花的优秀学员代表在赛前的大会上发了言.然而比赛中雪雯出师未捷嗓先哑,由于临陈超负荷的“蛮练”,加之不适应空调房的环境,轮到她上台演出时,幕一拉,相一亮,口一张,却怎么也发不出声。“方雪雯失声。”舞台监督一见不妙,速速拉上大幕,雪雯当场急得落泪。
这么一位优秀的新苗,是从关心爱护出发再给提供她一次展示的机会,还是以一次偶然的失误无情地埋没她?组委会再三的考虑后明智地选择了前者,专门为方雪雯开了一次专场演出,全体评委当场评定,雪雯让组委会失望,也狠狠地为自己争了口气:重出大赛台的她以扎实地唱念做打和鲜明的演员个性把徐元宰演得情真意切,动人心肺,获得了众评委的赞誉。评比结果,方雪雯名列前茅。荣获了省“优秀小百花”奖。
幸运之神又接踵而至,82年香港邀请浙江越剧团于次年赴港演出。省文化厅便抓住这一时机,从全省各地专业团体中精选也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28名艺术尖子,于一年的集中强化训练后赶排出大戏《五女拜寿》、《汉宫怨》等。组成“浙江省小花花演出团”(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的前身),于83年赴港演出。一举轰动港岛方雪雯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她在《五女拜寿》中扮演了三女婿邹士龙一角,以纯朴、憨厚、大方的形象牢牢占据了观众的心。
而今谈起初出茅庐的成功,方雪雯感慨万分,她说:“那一年的集训对我影响太大了,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确实,集训班科学系统的学习训练、专家名师的悉心指导、各级领导的关怀照顾都让方雪雯和所有“小百花”们难以忘怀,而对于方雪雯来说,更让其永远铭记于心的是她的嗓子获得了新生。声乐教师袁开祥对、刘志针对雪雯的嗓子一直因发声方法不当而时有障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她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雪雯根据老师的指导,把两手指伸进口腔“咿咿呀呀”地练唱不息,练得口腔红肿发炎,疼痛难忍,泪水伴着苦水流,一番苦练,还真练强了音域,克服了障碍,雪雯在以后十几的演出中一真使用这种发声法,再未失声,并且嗓 子还越用越好。雪雯感言“嗓子是戏曲演员的最大财富,两位恩师的再造之恩没齿难忘。”
三、拜师范瑞娟
就在首次赴港演出的这一年,方雪雯第一次与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老师见面了。短暂的相处,两代越剧人都惊喜的认定了对方,这便注定方雪雯在今后的艺路之旅中成为一个著名的范派小生。范瑞娟老师是个谦逊的人,尽管她对方雪坟的唱腔扮相气质风格大为赞赏,却不强求雪雯按照她的意思作选择,她只是建议雪雯选定一个流派,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而雪雯早就在揣练范派唱腔,她最喜爱范派,觉得范派也最适合她。回忆当初,方雪雯说:“我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些优良的品质在范老师身上都具有,我喜爱和选择范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我更喜爱范老师这个人。”
饶是内心认定了范派,质朴而要强的方雪雯却未表现得急功近利,她不想在自己还一无所有的时候靠着范老师的盛名去赚得虚名,她要任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攀登艺术高;她更不愿意在自已还是泛泛之辈还未出成果肖,就顶着名师弟子的顶戴来塌尊师的脸。倔强的她要的是人们这样一句评价:“方雪雯不愧是范瑞娟的学生。”如此一来,方雪雯直到88年才拜范瑞娟老师为师。其时雪雯的演技已日臻成熟,声名远播海内外。
拜师之后,杭州上海两的往返成为方雪雯家常便饭之事,她的许多假期不是在台州老家父母膝前下度过,也非在杭州的爱的暖巢中与爱人相依,而是独自一人挤火车上海与老师吃睡在一起,潜心学范老师的一招一式。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几以后许多见了方雪雯或看了她演出的人都说,在方雪雯身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范老师的东西,包括艺术上的和品质上的。而范老师在听了《范派明星方雪雯》演唱专辑之后,格外的欣喜,认为方雪雯的唱腔有了新的飞跃,不仅继承了范派艺术的传统,还投入了自已的认识和感觉,于继承中唱出了自己的风格。这正是方雪雯所为之努力追求的。艺术唯有创新才显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发展范派艺术,是对艺术的最大爱护,也是对恩师的最好报答。
四、美名远扬
鲜花和掌声属于自强不息地成功者,而成功的取得,要靠一种执着的甘于寂寞的敬业精神和奋斗而来的实力。方雪雯的成功之道便在于此。
10年前方雪雯随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晋京献演《五女拜寿》,一台戏下来,满台生辉,一时京华轰动,邓颖超亲切接见,首都戏剧界、新闻界评价浙江省“小百花”艺术美、青春美。年龄最小、刚过18岁的方雪雯与茅威涛、何英、何赛飞、董柯娣一起被誉为越剧界“五朵金花”。方雪雯的名安通过报纸、电视、电台而家喻户晓。她成了中国越剧界最年轻的明星。
出了名的雪雯没忘记自已所追求的是艺术上的永无止境,是对于自我的不断超越。她依然勤字当头,苦字相随,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由此她在艺路上走得清苦,走得踏实,走出了累累硕果。走出了一个为广大戏迷所喜爱的范派小生。
说起排练演出的辛苦,方雪雯显得理所当然;说起戏迷观众地热烈之情,她却深深地动情了。那一年她随团巡演古装喜剧《红丝错》,每到一城市都引得无数戏迷观众奔走相告,竟往观之。报纸评价方雪雯把书馆先生张秋人的憨厚忠直、心地善良的品德和近似滑稽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神形兼备,连编剧也称赞方雪雯的表演丰满了原作,舞台人物形名象更见鲜活。在武汉演出此剧时,每天戏毕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纷纷在台下喝彩:“方雪雯,再来一个!”,激动得雪雯不顾疲惫为观众加唱。她甚至创下了谢幕五次、加唱四曲的纪录。雪雯动情的说:“对我们演员来说。观众就是上帝,只要观众喜欢,累死也心甘。”
十多载艺术历程,方雪雯随团演遍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长沙、香港、台湾等大半个中国。还远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世界各国,倾倒了无数的海内外的观众。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就过听不懂汉语的外国朋友也十分迷恋,这是出访演出中方雪雯感受最深的。在法国雪雯演出《梁祝》时,就有几位痴迷的法国朋友为她的表演所倾倒,执意要买下她用过的“梁祝”的戏装。他们称之为“伟大的艺术品”。
正常的排练、演出之余,方雪雯还尽可能寻找机会迎接各种大赛的检验和挑战,充分展示自已。由于成绩显著,她频频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奖,诸如浙江省首届戏曲明星奖、省戏剧节演唱奖、全国越剧青年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她主演的电视剧《红丝错》获得1990年全国电视片金洲杯二等奖、《梁祝》片断93年上过中央台的《艺苑风景线》,这是越剧 MTV首次播出。她还参加过拍摄了由国家教委监制的“中国戏曲”越剧部分的教学录相带;她也曾参加过华东地区的春节晚会的电视录像。。。。正是这种广泛的交流和多方位的自我塑造,使得方雪雯成为那种有浓郁时代气息的新一代戏曲演员。
五、机遇和挑战
1994年的金秋对于方雪雯来说是终身难忘的,’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向这位整整四年未排过大戏的著名小生敞开了大门,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日子,方雪雯说:”机遇对于演员来说,正的是太重要了,我很感激领导给予我的这次难得的机会,这是我17年演艺生涯中分量最重的一出戏。”诚如方所言,她这次排演的新戏《南唐遗事》,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一个好的机会“即’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其次选上一个凝重感人的好戏,再是碰上一个好导演和一群好的合作者。
三个月的紧张酷暑中的排练,方雪雯犹如经受一场神圣的艺术“洗礼”,面对这场全国性的隆重的大赛,她意到自己唯有以心以智慧来演戏。她借来了《中国通史》、《李后主传》潜心攻读,为的是真实的把握住南唐亡君、一代词人李煜才华横溢而又凄清哀婉的形象;她努力让自己渗透到人物心底,物我两忘,唯有李煜,以致于街上行走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迈起李煜的台步来。全身心的投入,使方雪雯心中充满了李煜的“悲情世界”,她已不觉得是在演戏,舞台上的她情至深处竟不由自主地落泪了,动情得几欲回后台痛哭一场。。。。
《南唐遗事》成功了,方雪雯成功了,她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专家评委给予她的评价是:方雪雯的演出给人一种脱胎换骨全新的印象。
是的,无愧于自己的方雪雯再一次超越了范派艺术,超越了自我。
回到现实中来的方雪雯留给我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能到小百花越剧团来是一种幸运,小百花的艺术氛围造就了我,我会好好珍惜,随时迎接新的挑战。我也希望人才济济的小百花团谁都有机会去迎接挑战。”
听着方雪雯所言,我突然想起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题赠方雪雯的那幅字:“艺德双馨”。
艺无止境,跨世纪的青年演员唯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在艺术上谋得更高造诣。目前方雪雯已拿出浙大计算机系电脑专业结业证书,又成为省教委特批的演员中的第一个杭大函授生;她学完了英语又涉猎起商业学来。。。。
望着侃侃而谈的方雪雯,我深味到人们所说的那句话:方雪雯是那种难得的气质型、知识型的戏曲名演员。
方雪雯,未知的历程中,我将为你祝福!
--------------------------------------------------------------------------------
越风工作室制作、版权所有
yueju@et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