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听抄”说的症结——循环论证
作者研石斋
标签花魂 诗魂
阅读次数:140
  解释“三日之后”的讹误原因,是个小问题,局部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而提出“听写抄书论”却是一个涉及面很大、一旦成立意义也很大的问题:
 1、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种抄书方式?需要证明其存在过。
 2、音误必然是听写造成的吗?需要证明其必然性。
 3、对书中大量存在的形误如何解释?需要证明形误都是由抄写造成的。那么
 4、为什么抄录一本书,既要使用听写,又要使用抄写?需要证明其必要性。
 5、哪部分该用抄写,哪部分该用听写?需要提出明确的标准。

 这样一来,事情就很清楚了:你首先得证明“听写”这种过录方式确实存在,然后才谈得上讨论在“听写”方式下可能出现的错误。正如我们现在可以讨论抄写、影印方式下,过录本上存在的错误一样。
那么,现在你是愿意先去证明所谓的“听抄”方式的存在呢,还是愿意接受我对“三日之后”成因的任何一种分析?
  可能性之一:现存庚辰本上的“三日之后”,本来就是抄手按底本原样照抄的。至于底本上的“三日之后”是如何造成的,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另当别论。
  可能性之二:抄录时所据底本本来是“山石之后”(或“山日之后”、“三石之后”等),抄手鬼使神差地写成“三日之后”。其原因也并不复杂,如同我们生活中平时抄写东西一样,有时,手不听眼睛“指挥”,而听大脑“使唤”,大脑思维瞬间偏离“轨道”,形成了常见的“错、别字”。
  可能性之三:抄录时所据底本本来是“月暗之处”(或“三日之处”、“月日之后”等),抄手写成“三日之后”,原因同上。
  另外,我注意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是坚决支持“诗魂”说的,可他止认为是音误而已,并没有觉得这里有什么“听写”方式的存在。如果你能从上述5个方面证明确实有“听写”方式的存在,其意义岂是弄清“诗魂”或“花魂”所能比的。但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要从现存过录本里找证据,否则,就变成循环论证。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