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相貌
曹雪芹究竟长的啥模样?现今恐怕已不好说了。
有人认为,曹雪芹当是贾宝玉似的:文静、清秀、白皙……
在我看来,并不一定。因为,《红楼梦》毕竟是部小说,贾宝玉终究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二者恐不能划个等号,尽管我们能从贾宝玉身上找到曹雪芹少年时的一些影子。
六十年代,社会上一度流传过两帧小像,声称画主便是曹雪芹。然而许多年过去了,两幅小像双双是妾身未明,真假难辨,所以我们也不便对此太过认真。
据我所知,清代的裕瑞(1771-1838),曾在他的《枣窗闲话》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姓曹。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当指《红楼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即袁枚)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参见《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
其中的“身胖头广而色黑”,便是对曹雪芹相貌的约略描述。
根据裕瑞的这个说法,曹雪芹长得有些让人失望,被誉为“文采风流第一人”的他,竟然生的:身子胖、脑袋大、皮肤黑……
然而,从我们目前已知的情况看,裕瑞的话很可能就是属实的。
其一,他说袁枚的随园前属隋家,隋家的前属曹家,这是对的。
其二,他说曹家与“平郡王府有姻戚往来”,也是对的。(平郡王福彭是曹雪芹的表兄)
其三,他说曹雪芹的“先人曾为江宁织造”,同样是对的
其四,他说他自己的前辈姻戚有和曹雪芹交好者,当然更是对的。(经考察,最早以诗《题红楼梦》并可能与曹雪芹有过直接交往的明义,便是裕瑞的舅舅。)
其五,他说曹雪芹“善谈吐……”,也能在敦敏、敦诚或张宜泉的诗中得到印证。
由此可见,裕瑞这人还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不像袁枚似的,爱虚荣,好炫耀,常常说些不着调的话。于是我们就应该承认,裕瑞所说的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当是与史实相符的。
另外,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刚出场时曾经有过一个亮相,作者称他“面若中秋之月”。脂砚斋在此处有句批语:
“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
于是我便禁不住地揣摩,脂砚斋说的“面扁而青白色”,当是圆脸而有些微胖的意思吧?
只是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诸如有人称:“若大师(指曹雪芹)看到那个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一脸俗气的市侩,就是他本人的话,我估计他会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语出李国文的《最怕胡庸医》,参见悼红轩里的帖子或《文学自由谈》2001年第5期)
其实此言谬甚!
其一,即便一个人真就长的“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也未必就是“一脸俗气的市侩”,众所周知的弥勒佛,偏偏就是此等形象,焉有半点市侩气?
其二,同理,即便一个人真就长的“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也未必就一定“会找根绳子把自己勒死的”。据我所知(或者说在我看来),说这话的人(指李国文),偏偏就生的“面胖,躯肥,体黑,富胎”,为什么他不去“找根绳子……”呢?
其三,以貌取人,或以貌度人,终究有些不妥。
我先前还听人讲过,曹雪芹本人绝对不会胖的,因为他的好朋友敦诚曾经说他是“四十萧然太瘦生”,并称其中的这个“瘦”字,足以证明曹雪芹是个瘦子(而今的李国文也持这一观点,出处同上)。
我知道,“太瘦生”一词,是有“很瘦弱”这层意思,但我依旧认为,将此处的“瘦”字解作“瘦子”是不太妥当的。
从生理的角度看,一个人体型的胖瘦,虽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的(或根本的),还是由于后天的(各方面的)原因所致。在我看来,曹雪芹应该一直都是个体态较胖的人,即便是瘦,也可能是他临终前的一段日子,爱子夭折了,书稿又未成,愁肠百转,寝食难安,再加上贫病交并,身子便渐渐地“瘦”了下来。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的瘦,就说成他这一生都瘦。
另外就是对这个“瘦”字的理解。我觉得,“四十萧然太瘦生”里的“瘦”,并不是指外在的“瘦”,更重要的,当是指精神或气质方面的“瘦”。
我们知道,曹雪芹是爱好并擅长诗画的,他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也常常向前人的诗歌、绘画乃至真实的历史人物汲取营养,最显著的例子,便是钗黛二人的一胖一瘦。我从一本书上得知,唐代或以前的仕女图,多以丰腴莹润为美,到了明代,画上的女子便都瘦削纤丽了,因为人们的审美取向渐渐地变了。在唐之后的文人看来,“肥”是世俗富贵的体现,“瘦”则象征了清高孤傲。于是我便感到,敦诚诗中的这个“瘦”字,是不是也暗含了这层意思呢?
很有可能。
由此我们便隐隐地意识到,这个“瘦”字,很可能是更形象地勾勒出了曹雪芹的某种品格和气质,——也就是他的清高、孤傲、狷介、狂放等等。倘若这样,敦诚笔下的曹雪芹,便于我等心目中的曹雪芹,其精神风貌或气质等等就都吻合了。
再就是,“太瘦生”一词,出自李白的《戏赠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敦诚引用此典,也很可能便是对曹雪芹的一种总体把握或形象描述。
倘若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敦诚诗里的“瘦”,仅仅是认定曹雪芹长得“瘦”,就很可能违了敦诚的本意。
我觉得,在这里如果非要将敦诚的这句诗(“四十萧然太瘦生”)翻译一下的话,其语句应是这样的:曹雪芹活了四十多岁什么都没有留下(四十萧然),只留下了一个清高孤傲的书生本色(太瘦生);或者译作:曹雪芹四十多年寂寞冷落……
写到这里,不禁有一种悲凉之气扑面而来……
当然,就普通人的普通情感来看,我们委实希望曹雪芹有副较好的相貌,但是,作为《红楼梦》的忠实读者,即便曹雪芹长得再胖、再黑,我们也依旧会喜欢或崇拜他……
不过,单凭一句“身胖头广而色黑”,我们不应该认定曹雪芹的相貌就一定对不住他的读者,就我的感觉而言,我更喜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里的一句脂批,——记得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几句对茫茫大士的描述:
“鼻如悬胆双眉长,目似朗星蓄宝光。”
脂砚斋在此处批道:“作者形容”。
我们知道,脂砚斋是最最熟悉曹雪芹的人,他的一句“作者形容”,偏偏写在了这里,委实让我们动心动容。你想吧,“鼻如悬胆双眉长,目似朗星蓄宝光”,该是怎样的光彩照人?
由此,我们便可感知到曹雪芹的剑眉烁目、道风仙骨,更可感知到曹雪芹风流倜傥的神韵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