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驻东京记者 吴仲国
6月10日,日本东京都武藏野市私立成蹊高中三年级学生町村治美和杉田绫子,在“地球行星科学学会共同大会”上发表了去年秋季日本高中生对狮子座流星雨观测分析的结果。分析认为,流星雨中流星的密度约为每2亿立方公里的空间里有1颗流星。
狮子座流星雨是由接近太阳的坦培尔·塔特尔彗星撒在宇宙空间的尘埃闯入地球大气层而产生的。该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3年。人们把其留在宇宙的尘埃层称为“尘埃管”。去年秋季,狮子座流星雨在日本引发了天文热,日本高中生为此组织了“全国高中生同时观测会”,共有300余所高中的25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观测会的事务局由成蹊高中担任。成蹊高中与琦玉县立三乡工业技术高中对收集来的观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去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密。从日本观测结果来看,流星最多时,每小时出现100颗左右。他们根据彗星尘埃闯入大气层的运行速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流星雨的流星密度约每2亿立方公里1颗。同时,流星数量基本是以1个小时为周期发生变化的,因此,彗星尘埃管每25万公里就有浓淡的变化。
在地球行星科学学会上由高中生发表天文观测研究结果是十分少见的,因此特别引人注目。学生发言后十分高兴,他们说,“我们想让专家看到高中生观测的实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