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学子先生:从其他网站文章中了解到你是研究明清小说的专家,窃仰慕之。但你在本帖中指出的后四十十会的几个问题,似欠说服力。现提几个问题请教:第一:关于秦可卿之死,我们知道,秦可卿在原稿中是上吊死的,我们现在看到稿子是“删却未删”之笔。秦可卿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后畸笏叟命雪芹删去,改为病死。如果后续作者写续书(假设按改稿后本子续。),那么,后续作者就必须熟读研究前八十回。那么,对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册子,他不会不注意。但他不知道秦可卿已遵命修改这段公案,为了照应判词,没办法就把悬梁自尽胡乱写在鸳鸯身上,乱点鸳鸯谱了。当然,远洋结局到底是怎样,仍可以讨论。以至现在仍有人认为判词是写鸳鸯的,而置判词乃为“正册”人物于不顾。关于珍珠、鹦哥都是贾母从身边派出去的,空缺自有人填补,仍系旧名,(贾母呼惯了)但此丫头又不是那丫头了。没什么稀奇。还有柳五儿之死,续作者疏忽,后四十回又让她起死回生,恰恰说明后四十回事为续书之明证之一例。至于未会提到曹雪芹,只不过是拙劣地照应第一回的情节罢了。
后四十回,根据邓遂夫先生“走出象牙之塔”版本讨论部分,再推论一下,我非常怀疑是畸笏叟捉笔。畸笏叟在雪芹、脂砚生前看过部分原稿,脂砚斋死后,雪芹、脂砚斋死后部分遗物转到了畸笏叟手里,他一是改了脂批,一是重续了后四十回。如果真是这样,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之间的矛盾问题就容易解释了。后四十回的地位也就不一样了。可惜我没有证据,即铁证后四十回是畸笏叟(即曹兆页)捣鬼,也是所谓“猜想”。呵呵,高人面前岂敢舞剑,呈请“冰城学子”先生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