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没有绝对宗教的,因此中国人不会笃信神明。那么在中国的思想桎梏是什么呢?那就是僵化的苏联模式以及对马列主义的教条运用。这在文革以前的中国已经数见不鲜,比如“反右倾”斗争,比如人民公社运动。
但是慢着,我们看到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经济依然能够前进,而且取得过辉煌。但别忘了,长期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带来隐患,文革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在中国,与其是在当时那样一个“左”倾思想严重,国际形势危急的时刻,发动一场文化精神层面的革命是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须的。
于是,一场文化的大革命在神州大地上迅速展开。在这场运动中,修正主义苗头被遏制,资本主义野心被批驳,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危机没有在中国蔓延(直到苏东剧变时中国的马列主义传统一直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至少在高层决策者中是这样的),封建主义的“四旧”被破除。
我们都要承认,文化大革命已经严重的过了火,党政干部,经济发展,社会法制,民主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是我们保住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但是,文革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此。毛主席说过,文革就是要斗批改。我们看到了:“斗”,红卫兵小将们去做了;“批”,各级文革小组去做了;但是“改”呢?
我倾向于认为,“改”实际上就是暗指邓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
而文化大革命作为精神上的革命,其实际就是在进行“斗”和“批”。这其中包含了三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斗”和“批”破除了当时隐藏在中国人心中的旧有观念,其中包括了封建的伦理观念,等级观念,以及长久以来中国人心中的封闭观念,保守观念。文化大革命让人们有胆量去睁眼看世界,让人们有热情去追求富有,让人们有欲望去制造财富。
第二个意义,文革实际上破除了建国以来的“左”倾思想,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使中国人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开始了对外开放,试想如果没有文革的“斗”和“批”,那么人们怎么会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华国锋的错误又怎么会被纠正。也可能会有人说没有文革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但我们看到,即便在文革的巨大错误作为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依然会有人展开真理与教条的论战,那么没有文革,中国人的思想会怎样?
第三个意义,文革的“斗”和“批”实际上是再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毛主席这样形容无产阶级革命,说革命实际上是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再造了一个新中国。那么文革呢。中国的坛子太老了,装满了封建的,形而上的许多“主义”,再也装不下外面世界里的新东西了。“斗”和“批”打破了这个旧的坛子,再造了一个新的,让这里面能够容下更多的东西,尼德兰人需要东西打破神学思想的桎梏,我们也一样,总得有什么东西把我们的桎梏打开,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再造一个新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