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文化立国与大学重建
作者miyang
标签历史
阅读次数:79

  
今天我讲的文化立国与大学重建,是我对中国现代进程的一种不同于主流观念的思考。我想先从上个世纪80年代武汉的三所大学说起,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在当时全国都是非常有份量的,首先要从三位校长说起。
  
   华中工学院的朱九思先生是当时最年长、资历最深、最以严谨著称的大学校长,武大的刘道玉先生则是当时中国最年轻,也是改革最激进的大学校长,再一位就是咱们华中师大从学术生涯中走出来校长的章开沅先生。
   三位都是全国最有个性的大学校长,但他们的风格俨然不同。章开沅先生是个儒雅的学者,他在教育界是以一个学者的姿态,一个学者的眼光治校。十年前我请章先生讲座,他告诉我,当校长时教育部召开的会他基本上都不去,几乎不跟上级官员打交道,只是做自己的学问。“上面要我干什么,我觉得可以就做;我觉得不可以做,就让副校长去应对”。朱九思是从延安出来的一位老革命家,他做校长,把华中工学院治理得非常严谨,井井有条,整个学校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华工培养了一代一代标准化的大学生,所谓“学在华工”的说法,就是在朱九思时代留下来的。
   当时的武汉大学在全国以最自由,最开放,最激进的形象,被看成改革开放的先驱。在刘道玉时代,武汉大学做的很多教育改革尝试,直到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大学也没有超越。比如推广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可以转系,所有课程可以选修,甚至可以不听课自己研究,校园文化非常活跃。现在的武大已经没有当年的气派,但据说仍然保留着一些痕迹,象女生宿舍没有别的学校那样森严壁垒。当时我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兰州大学,都能感受到这年轻的校长,自由、开放、浪漫的校园生活的魅力,当时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女大学生宿舍》,就是在武大校园拍出来的。
   1988年,刘道玉先生退出武大校长这个职位,而且是在他个人名望的高峰上退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官僚体制中,居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新的职位。当时《中国青年报》发的消息明显带着情绪:武汉大学校长易人,据说是正常换届,新校长比老校长年龄还大。这位最著名的大学改革者还这么年轻就换下来了,再过一年,中国的很多事情急转直下,刘道玉在中国大学的使命彻底结束了,很长时间默默无闻。他办了一些民间学校,有中学,有小学,中间经过很多挫败。去年,刘道玉先生又重新走上媒体,出了一本书叫做《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在北京一个新书发布会上,很多武大校友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激情澎湃,非常骄傲他们有这样一位校长,给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我在场听了也很激动,不过那个场合不敢说话,因为全是武大校友,地位都很高。但事后,我总觉得有什么要说,便写出来交给道玉先生,发在他的网上。尽管我对武大,对刘道玉先生抱着很高的敬仰,但我以我的方式看到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当时,很多武大校友认同一种说法,我们武大是80年代中国的小深圳。小深圳,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意思再清楚明白不过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武大是小深圳,是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先驱,所以武汉大学很骄傲。
   但是,我要强调,这个说法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如果把它放到整个世界,放到整个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就让人莫名其妙了。为什么呢?西方现代文明尤其不同于自然主义的农耕文明,它是理性建构的文明,因此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国家,首先需要的是一群特殊的文化精英,其核心是大学为代表的智慧。大学是一个现代国家最高的文化机构,最高的象牙塔,它是凝聚最高智慧的特区,它在精神上引领整个民族往前走。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超越大学。
   可是,在中国的一个特殊时期,带领整个社会往前走的居然不是大学,而是南方突然崛起的一个小渔村。凭什么深圳竟能带领整个中国往前走呢?因为它的背后是香港,而香港背后是英国,是西方。说到底,原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自己的智慧引领着向前走,而是靠别人的智慧。我有一篇文章叫“百年中国脑震荡”,我要说的是,百年中国的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大脑是麻木的,是不清醒的,靠洋人拽着我们往前走。这不,洋人拽着香港走,香港拽着深圳走,深圳拽着武汉走,武汉拽着黄石走……。这种改革开放的模式,典型的中国特色,只有现在中国人才能理解。
   武汉大学是中国的小深圳。武大的人还很骄傲,可没有人想到,这是中国特有的怪胎。
   与之相应的是刘道玉先生本人的命运。我们且不考虑刘先生的个人性格,他的人生轨迹是耐人寻味的,他60年代就是中国的风云人物,著名的反修战士,从苏联被驱逐回国,周总理亲自去迎接。70年代末恢复高考时他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后来回到武汉大学任校长。在那个新老交替的时期,这么一个耀眼的改革明星,这么一个年轻的知识型干部,既没有出任武汉市长,团中央书记,也没出任教育部长,只是在大学校长位置上一直干下来,八年没有变化。
   如果这是在欧美国家,那么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为什么呢?一个大学校长,尤其是名牌大学校长,当然是全社会最高的权威,他是不屑于其它任何官位的。比如说牛津、剑桥大学校长的资历,他们是社会最高的精英,最高的精神领袖,是部长、市长们没法比的。即使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省长见名校校长还要拜见呢!但在今天中国,这个关系是彻底颠倒的,武大校长如果要升上去,必须通过武汉市长,团中央书记,教育部长,才能一级级往上升。
   可是,我们要问:这种官本位的体制下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大学?我的回答是,百年中国的绝大多数时候,尤其是这20多年来,并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真正的大学是什么呢?我要讲远一点。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