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茶舍』 [思想]吃人的忠孝----驳百草止水之《孝道古今谈》
作者:理论理论 提交日期:2007-1-9 21:36:00
“孝顺”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到现在也没有人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笼统地认为子女应该听从父母长辈的话就是孝顺。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姑且这么来定义吧,否则讨论连基础都没有,又从何论起?
那么为什么子女就应该听从父母的话呢?百草先生没有多说,但是他用了一个字眼:“回馈”。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一个基本原因:“我(们)生了你,养了你,有恩于你,你应该回馈。”和前面一样,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不妨就以此为公众认为孝顺之为合理的缘由。
问题来了。首先,子女可以问,为什么你(们)要生我,养我?你生我出来经过我的同意了吗?凭什么我应该被你(们)生下来,并且理所当然地还要回报你(们)?就因为你们想要找个人来回报你们,你们就可以随便把他生下来?你把子女当什么?是你养的宠物吗?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从父母生养子女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就没有把子女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是将之作为自己理所当然拥有产权的一个东西,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这就是孝顺的由来!封建时代,父母告子女忤逆,子女可被处凌迟。但是如果现在有哪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满,是不是可以将他杀死呢?看来不行,有案例可查,是要判刑的,真是今不如昔啊!到底是共产党的统治不如满清政府,不如封建王朝!到底是五四运动反动,到底是辛亥革命反动,竟然推翻了那么伟大的封建王朝!真应该打倒孙中山,打倒五四运动,甚至打倒╳╳党才好。如此才能称了百草先生的心,不如此,孝道何日可替代马列主义呢。
百草先生如此鼓吹孝道,据说是因为现在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世风日下所致。我们姑且就同意现在社会上是有道德水平下降的现象存在,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道德败坏就必然推论出应该鼓吹孝道?既然父母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不溺爱也就是了,正确教育也就是了,怎么就“必须”“一定”要诉诸孝道?照这么看来我们的政府六十年来一直都进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共产主义道德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是完全错了的,应该让孔子的画像代替毛泽东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才对啊,不如此,孝道何以畅行天下。
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好极!孝子终于出了,百草先生哈哈大笑,以及许许多多的百草先生和百草太太都笑了,我却不知道,孝子是不是也在笑呢?抑或是在号啕大哭呢?我不禁想起已故的巴金先生,请各位百草先生和太太们先去读一读巴老的三部曲吧,看看孝子是如何“乐”在其中的。
“忠、孝、仁、义、礼、智、信、勇”谓之儒学八德?孔子说的?还是你说的?还是孔子同意后代人可以这么说的?如果没有经过孔子同意就这么歪曲孔子的学说,是为不忠!如果自认为是孔子传人而歪曲孔子学说是为不孝!只为自己私欲之乐而鱼肉子女是为不仁!施恩图报,稍有道德之人(比如雷锋)都不屑为之,百草先生居然堂而皇之地用来作为索取回报的理由,是为不义!礼者理也,人人生而平等就是天理,百草先生却认为子女为自己所生便终身为自己私有,岂有此理,是为无礼!不明天理是为无智!歪曲孔子学说而妄加解释以满足自己私欲何以言信!子曰知耻近乎勇,为一己私欲不知羞耻何以言勇!如此之人还敢在这里大放厥词,看来这儒学还是不学的好,否则把我等也学成了百草一流,真是玷污祖宗。
回报是受恩者的义务,不是施恩者的权利!连这点常识也不懂,也配做人!设想一个人在车上见一孕妇,于是起而让座,但是孕妇竟然没有道谢,于是那人勃然大怒将孕妇拉起仍自坐下。这就是百草一流的所谓养育之恩!居然说得出口!你还知道羞字怎么写吗?
这还是客气的。说白了,所谓等价交换也是骗人的把戏而已!既然说到交换的份上(父母子女就是交换,这就叫文明,天晓得!),没有人不是想少付出多受益的,父母亦然,你以为你比子女高尚吗?一门子骗子奸商罢了。此等尔虞我诈之术,居然还敢称文化,文明,天晓得。
孝的本质既然已经清楚,忠亦自明,无需多言。其实今天在这里说这些话实在是多余得很,因为早有大家先哲于八十多年前就把忠孝的本质阐明,百草先生不会连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也没有看过吧?(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大概百草先生没有读过高中)。看了一夜,终于从字里行间看出来,原来满纸写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吃人”!百草先生看来已经长齐了好牙,就因为有我们的党和政府的阻碍,八十多年没吃人了,饿得要发狂了吧。
何止是饿得发狂呢?如果回到封建社会百草先生何止可以吃人,好处还多着呢!男尊女卑,这一条百草先生也心向往之久矣了吧,而且还可以三妻四妾,寻花问柳,真是百草乐园,乐而忘返矣!至于子女和女人的眼泪,让它静静地流吧,他们曾经流了几千年,为了百草先生的快活,再流一段又何妨?唉!“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月明星稀,遥望西方,突然想起不知孝道为何物的欧美列强,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居然可以存在了几千年,甚至还称霸世界,令忠孝满天下的中华大国的无数百草先生跪地求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们不讲子女要孝顺父母,而是讲“爱”。这个字眼在百草先生的字典里大概没有,特意在此为你补上,顺便提醒一下,快点去读高中。
『关天茶舍』孝道古今谈
作者:百草止水 提交日期:2007-1-9 18:41:00
一次与同事偶然闲聊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孝道问题。说起当今社会,世风日下是大家共同的感叹,其中子女对父母的不孝也公认为越来越严重。在新闻报道和网络世界里,有关子女不孝或虐待父母的报道也不少见。在关注此类话题和与同事聊天中百草止水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越不孝顺的子女父母越是从小就宠爱有加,孝顺的孩子从孩提时代父母就对其较为严厉。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现在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宠爱爱子,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就是家中的老大,父母不仅要对他们言听计从,还要柔顺地巴结、恭维和讨好他们。这样久而久之,从襁褓到成人,历经十几个风霜雪雨,这种习惯、思维和观念就会逐渐在子女的心中定型。长大乃至成家立业后他们会照样对父母颐指气使,不仅从未树立起孝敬回馈父母之心,而且掠夺搜刮父母之心更盛。为何如此?皆因随着年龄日增,欲望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自己无力尽情满足的情况下,早就习惯于依赖父母的子女对父母的要求也就不断增加。父母不仅不能获得晚景安详,还会变本加厉永无止境地贴补早已长大的孩子,稍一不顺就会惹来子女的呵斥或打骂。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溺爱结恶果”!这样的孩子不孝根子是否在父母身上?事实正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就了子女的不孝啊!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厉的父母调教出来的孩子大都是孝顺的。为何?父母的严厉从小就在孩子心中生了根,高大、权威、不可随便挑战就成了孩子心中父母的形象。有此大小、高下、尊卑的心理定位,孩子就会自觉地依从父母,揣摩父母心思迎合父母行为就成了孩子们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尊敬和爱护父母,想父母之所想为父母之欲为就成了他们孝顺的习性。这样孝顺的孩子其根源岂非也在父母身上?严父出孝子,果然乎?
古代中国,孝道浩浩,之所以如此,社会文化因素居功甚伟。古中国文化以儒家为核心,历代统治者也一直将儒学奉为国学。儒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忠孝,忠和孝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两大法宝。儒学中向有“忠、孝、仁、义、礼、智、信、勇”八德之说,八德中以忠孝为首,并以忠孝为核心。这恰恰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思维不谋而合,进而为历代统治者采用和宣扬。于是古代中国就一直洋溢着不同于世界各国的浓厚的“忠孝”之风,这股风气虽经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与淡化,时至今日仍然较外国浓厚。
事实上,忠孝只是“义”中的两个特例。所谓“义”就是对等交换或回报回馈,与表面上的礼尚往来不同,义是发自内心的回报和回馈,譬如“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吃人嘴软,拿人手软”等等都是“义”之表现,只是“义”之大小、级别、类型不同而已,“义”有大义小义、正义非正义、有义无义等等之别。而“忠”恰恰就是下级回报上级的义,也就是说上级给了你一个位置、一点恩惠,你就要回报他听从他。在古代中国,忠就是特指臣民对皇帝的忠诚,天下都是皇帝的,是皇帝给了你地位、给了你生计,你就要服从并忠于皇上。与简单的自然之义不同,如加之“忠”强调了你回馈的无限性和无条件性,尽管皇帝对你的恩惠有限,但你必须把无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对皇帝一个人的忠诚上。所以百草止水说,“忠”发于“义”之上,经过“礼”之固化,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长久品行,这种品行有些背离自然本性,带有较强的强制特征。
孝道就更好理解了,父母生你养你,恩惠何其之大,子女回馈报答父母自然是天经地义。因此, “孝”是基于人伦之上的自然之义,比忠的强制色彩淡化了许多。但是,“孝”这个人伦自然之义,在古代中国仍然脱离不了强制色彩,儒学人为定制的孝的内容和礼节使得“孝”严重流于形式和程式,人们的自然之孝被众多的条条框框捆绑着,致使国人孝道活泼不足严肃有余。此外,古中国的宗族又是介于国与家之间的强大力量体系,宗族是以男性为主的自然血脉连络而成,辈分愈高的权力和地位愈大。中国宗族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强力维系整个家族的孝道,而且有助于强化族人对皇帝之忠,不忠之人要株连九族,整个家族在“忠”字之上不得不甚。
由此可见,古中国孝道之盛行,除了人本性中的自然之义外,社会教化和国家宗族的强制也大有助益。辛亥革命后,传统文化开始衰落,西洋之风渐盛,帝王体制被彻底打破,此中国孝道衰落之一也。迨至人民共和国确立,封建社会的一切学说和体系都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忠孝观念之根基在中国人心中遭到彻底地动摇,用所谓的“革命”取代传统的“忠孝”,现实中坚守“忠孝”之人又成了被冠以“愚忠”、“愚孝”的落后封建余孽。尤其是文革,整个国家“造反”成风,不仅社会秩序崩毁,家庭成员也会因为“革命”问题对立乃至决裂,中国社会的人伦体系受到空前的破坏和威胁,此中国孝道衰落之二也。及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拜金主义又开始迅速流行,人伦亲情依然持续淡薄。国家教育除了充斥政治理论就是到处宣扬伟人要人,于家庭伦理不仅涉猎极少,而且深度也极其有限,人们的孝道几乎全凭家庭生活或社会碰撞中自行摸索。于是,随着对子女溺爱的父母增多,不孝子女群体也迅速壮大,而社会又偏偏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和惩戒机制,此中国孝道衰落之三也。
忠孝是古中国文化的优良成分,尽管过去忠孝中的强制成分太多,但拂去沉积在表面上的尘沙,百草止水依然发现,它确实是人类很不错的人伦道德之一。只不过现在的“忠”为忠于国家之忠、忠人之事之忠,“孝”为自然之孝,是人性中的生动活泼元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忠孝仍然值得提倡和宣扬。
说到孝道,不能不说说现实社会中的物质基础,毕竟孝除了发之于情,尚需见之于物。孝顺父母,不仅需要子女语言上的呵护和心灵上的关爱,经济上的供奉和物质上的接济对普通百姓更为重要。几乎所有的不孝事件和案件中,大都表现为不赡养父母甚至掠夺父母。剔除这些事件的表面水分,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隐藏于背后的深刻社会问题浮出水面,这个问题就是“养老”!
过去农业社会时期,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孝道的重担主要落在以劳力见长的男性身上,养儿防老就成了古中国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养老方式。百草止水想,孔夫子之所以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教条,大概就是考虑到养老负担之沉重。现今社会,工商业发达,人口流动性极强,儿女不可能自始至终围绕在父母周围,空间距离拉长甚至隔海隔国就成了限制子女孝敬父母的厚重的墙。更重要的是,现今社会开支甚巨,过去轻易能够解决的住房问题现在已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山,普通家庭收入大都以勉力维持自身家庭运转为主,能够积累下来的余钱余物确实不多。如此的经济状况,让子女独立承担父母的养老重担,的确困难重重,因此衍生出的无钱赡养或舍不得拿钱赡养父母的现象也就比比皆是。更何况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众多,如果由子女承担父母养老的话,每对年轻的夫妇就会承担四至八位老人,这对年轻人稚嫩的肩膀来说确实是不堪重负。可见子女养老已不现实,社会养老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中国的社会养老机制至今仍不健全,不仅城镇职工无法达到全面覆盖,占中国人口最大基数的农民也不在养老保险之列,使得农民七老八十还在地里干活以维持生计。更要命的是,中国的低工资制度使得年轻人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别说靠子女养老了,如果他们能够不再依赖父母不再向父母要钱就不错了。所以说中国的社会问题非常严重,计划生育使得老人比重越来越大,养老成为一个极其沉重的社会负担;高速发展的经济又建立在广大百姓低工资低收入上,而极其沉重的住房、教育、医疗又几乎掏空了百姓口袋,甚至连未来的收入都预支进去。显而易见,如何彻底解决养老和收入问题,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假如中国的社会化养老完善了,是否就意味着子女无任何养老责任了?不然,人类生活不可能仅仅靠物质维持,精神上的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的。人老了,精神上的孤独就更加明显和难耐,对子女的精神依赖和期待就成为老年人生活的最大慰籍。在西方那个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里,其道德体系中也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关怀,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因老年痴呆症住院期间,其子女很少去探望乃父,招致美国媒体的一致批评。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忠孝文化的文明国度里,就更应该大力提倡孝道,努力让孝道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百草止水断言,让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养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好习惯,将是我们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百草止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