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地壳运动与特大雨雪冰冻灾害 徐好民
作者自在人
标签南方特大雪灾
阅读次数:60
地壳运动与特大雨雪冰冻灾害
徐好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2008年新年伊始南半个中国就遭受了大面积的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不论政府不论学者不论百姓都既无经验又无物质和精神准备,时间又适逢春运高峰,这场灾难给中国人民不论精神上还是财产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幸好各阶层人士在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最大限度地抗御了这场灾害。这场灾难不仅事前没能很好预报,就是事后各阶层人士对其成因也深感困惑。气象学家将其归因为拉尼娜、归因为大气环流异常所致。拉尼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气环流为什么会如此异常?南热北冷是中国的常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是毛主的著名诗句,今冬除甘、陕外,北方大多数地区无雨雪,而冬天很少结冰的云贵两广闽浙湘鄂赣蜀等地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雨雪一降再降。
对一些特殊的大规模气象灾害近些年政府首脑认为与人类工业污染造成的全球变暖有关,忙于签定、执行《京都协议》,主流气象学家动辄“厄尔尼诺”、“拉尼娜”。作者不是气象学家,本无意于在这一领域说三道四,只是因为地震科研的需要无意闯入了这一领域。1975年海城地震震前“温暖如春”、“浓雾翻滚”、“地面翻浆”、“地光强烈”等异常现象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震前大量地下气体升入低层大气的自然实验典型范例。作者通过对海城地震地光成因的研究,发现地球溢气是地光及一系列异常现象的根源。地质与气象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的古人早就有所认识。近年由于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一些愿意从民族文化吸取精华的学者在古今大量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又开始有所认识。只是近代从西方发展起来的气象学和只知盲目追随西方科学的学者和官员对这一关系缺乏起码的认识,将近些年的极端气象灾害完全归因于人类工业污染。且不论人类工业排放有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只消问一下如果这些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工业排放造成的,那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两千年前的比现代还厉害的极端气象灾害是怎么来的?如果这些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工业排放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灾害不全在人口、工业最为集中的发达国家?不全在人口、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附近?为什么这些极端灾害发生的时间、区域常和火山、强震、大规模瓦斯爆炸等一致?如果这些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工业排放造成的,那么作者用这些灾、异时、空演化划定的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发震时间为什么会命中率那么高?从表1读者不难看出近八个月来全球共发生6.5级以上地震约44个,作者报准26个以上。所谓以上就是有些漏报者根据资料可以报出,虚报率并不高。1985年钱学森先生写信给徐好民指出“人对人类居住的地球及其附近的确知道得很不够”。现在全球又有多少首脑、官员、学者意识到这个“不够”呢!人类将地球比作“母亲”,人类对“母亲”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呢?
对今年初中国特大雨雪冰冬灾害不论政府官员、不论各界学者、不论各阶层社会群众都感到很困惑,它为什么在南方一而再、再而三持续时间那么长?雨雪量那么大?范围那么广?群众难以理解,气象学家难以解释。作者二十年前重新厘定了徐道一等人的“地象”概念,定义“地象”为:地壳运动造成的现象、含地壳运动信息的现象、地壳运动的效应体系,创立了“征兆地质学”,近年一直从事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方法与应用研究工作。
作者强调的是大气环流是个开放巨系统,它既要受宇宙因素影响,更要受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影响。尤其后者,正是现今人类认识十分欠缺之点。这次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启示我们加强地球内部发展变化的研究才是人类认识、预防一系列重大灾、异的正确途径,地壳应力高度集中区、集中时段是地震危险区,危险时段,也是重大气象等灾害危险区、危险时段。
关键词 地壳 运动 雨雪 冰冻 地质 气象 灾害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