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再论袭人

再论袭人

作者横塘月下人 标签袭人 阅读次数:121
在袭人的判词里,“空云”“枉自”这种口气在其余的判词里多得是,难道那些判词也是否
定性的?
后面紧跟着有这样一条脂批:
  骂死宝玉,却是自悔。
在晴雯被逐后,宝玉疑袭之心已很明显。这条脂批,正是对此而言的,如果袭人确实不是什
么好人,也无所谓“自悔”了。
在书中,王夫人是被王善保家的挑唆去赶走晴雯的。我们固然可以怀疑一切,但是必须尊重
原著。
王夫人说:“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不少人以为这就是铁证如山了。但是也应该
想一想,既然时时都在这里,为什么却记不起晴雯的模样?金钏说了一句话就动怒了,这里
为什么要拖到现在才动手?岂不是养虎遗患?再者,如果说袭人是王夫人安插在宝玉身边的
“间谍”,岂有这样明示于人的,王夫人再傻,也不致如此吧?王夫人说这句话,不过是为
了显示她的威严。
袭人是为了自己的位置吗?袭人的位子很早就被王夫人定下了,“晴雯算个什么东西”,在
她的眼里,根本就不构成一种威胁。芳官是戏子,在那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对袭人的位置
产生什么影响。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红楼梦的真故事》中,认为袭人嫁给蒋玉函是贾府的敌
对势力侮辱袭人的做法,其理一也。袭人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赶走芳官。
书里说袭人听到宝玉的说法后,竟是有疑她之心,还“叹了口气”。这就清楚地说明袭人原
来的心里是干净的,至少是无意陷害的。
晴雯“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周围的人很少有不得罪的。就算没有袭人,她的被逐
也是必然的结果。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