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批语的辨疑
作者:横塘月下人 标签:袭人 | 阅读次数:159 |
![]() ![]() ![]() |
| ![]() ![]() ![]() |
我一直是坚定地认为袭人没有藏奸。
除了那些根据原文的推论,我一直引用在袭人后的那条批语“骂死宝玉,却上自悔”,认为这是最有力的证据。 但是我自己转念一想,这条批语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的呢? 我原来总认为这是批者站在旁观的角度写的,但是,如果这条批语是站在袭人的立场上写的呢? 那样意思就完全倒了过来。 在其他的判词中并没有站在被判者的立场上写的佐证。我觉得可以是否定自己这个新想法的根据。但是在后面的曲子里,站在被判者立场上的例子却多得很。 所以想请教一下诸位前辈,这条批语到底是谁在骂?谁自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