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白脸奸贼”花袭人 -- vostok_sz(笑指繁星)
作者:红米 标签:红楼梦 袭人 | 阅读次数:912 |
![]() ![]() ![]() |
| ![]() ![]() ![]() |
好久以前看见大家讨论袭人,本想插嘴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于是一直拖到今天才斗胆把它拿出来。 如果要繁星去调查有多少人厌恶袭人,我想那肯定在90%以上,至于袭人长期遭唾骂的原因,我想绝对有90%以上的人支持这样的看法:她与晴雯的被逐以至惨死有关。人们习惯与同情弱者而迁怒于被王夫人默认为“宝二姨娘”的袭人。可是繁星觉得不要因为感情的倾斜而忘记封建礼教的罪恶。将晴雯推向死亡的深渊的是整个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而不是袭人。袭人的思想感情是从封建礼教的毒汁子里拧出来的。她带领着大家走向悲剧,同时也拉着自己走向悲剧。她也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袭人被称为“副宝钗”,这是不错的。说袭人和宝钗一样是卫道者,这也是错不了的。但是要在她们的脸上涂上厚厚的白粉,似乎有些冤枉人家了。说她们虚伪透顶,处处设法夺取“宝二奶奶”和“宝二姨娘”的地位,那好象也不太对劲。红楼梦的人物的形象是丰满的,只下非此即彼的结论似乎不大合适。 袭人自然是属于那种甘心做奴才的那种奴才,她本来是贾母之婢,因为贾母担心宝玉的丫鬟没有竭力尽忠的,于是把她给了宝玉。来看看书中的描绘“这袭人也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本来我想接下来说贾家势败,宝玉出走,王夫人做主把她配给蒋玉菡的事情,但是转念一想这里好些兄弟很看不上高老头的续书,繁星实在是不敢大声喧哗,可是从袭人的判词和结局来看,在这点上人家高鹗还是大部分理解了,虽然没有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但是繁星觉得高老头对袭人离开贾府时候的心理刻画还是入木三分的。所以决定把它提出来说说:宝玉刚刚出走的时候,她在想:“我是太太派我来服侍你,虽是月钱照着那样分例,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面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若是老爷太太打发我出去,我若死守着,又叫人笑话;若是我出去心想宝玉待我的情分,实在不忍。”当知道要聘她出去的时候她在想:“如今太太硬做主张,若说我守着,又叫人说我不害臊;若是去了,实不是我的心愿”,“我若是死在这里,到把太太的好心弄坏了。我该死在家里才是。”回到花家,她又在想:“哥哥办事不错,若死在哥哥家里,岂不有害了哥哥呢?”待嫁到蒋家,“此时欲要死在这里,又恐害了人家,辜负了一番好意。”这种总是做退一步而有三思不死的的心理状态,将袭人那种柔顺的没有了主心骨的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其实她这种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主子去安排的奴性不就是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吗? 袭人是憧憬着“宝二姨娘”的地位,但是并不等于她千方百计去争夺“宝二姨娘”的地位,袭人似乎不是那种为命运而抗争的人。但是现实给了她一丝希望,书中的第六回写了宝玉初试云雨情的事情,袭人的想法是什么?“袭人素知贾母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算越理”。是宝玉给了袭人这样的希望,我们又何必责怪袭人呢? 当然,袭人会错了贾母之意。封建礼教对妻妾的选择标准是“妻贤妾美”,偏偏贾母看到了漂亮的晴雯,本来这“宝二姨娘”是贾母留给晴雯做的。可是有了这种错会,袭人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宝玉连在了一起,劝宝玉读书上进,不要调脂弄粉。正是这样,在王夫人的进一步观察下,她被相中了。当然,王夫人的选择和宝玉挨打后袭人的汇报有关,但是说那是袭人告黛玉的阴状,我想也有些冤枉她,她的目的是“防男女之大防于万一”,况且在第三十二回宝玉把她当成黛玉,“说了许多放心不放心的话,吓的她魂消魄散,担心将来难免有不才之事”,“从此暗度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所以她的汇报完全是按封建礼教的要求行事,而不是阴谋篡取宝二姨娘的地位,当然这次汇报让她取得了王夫人的好感,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王夫人根据长期观察发现袭人完全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十全十美。这一点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圆后给贾母的“假汇报”里是十分清楚的。 我和一个同学曾经辩论过这个问题,他说袭人自己都和宝玉“那般光景”她又有什么资格去汇报呢?可是我觉得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奸淫婢女的可靠保证,她失身是她的卑贱地位允许的,而黛玉的,她贵为小姐“自由恋爱”是礼法不容的,要说虚伪,那只能说是封建礼法虚伪,袭人做为封建礼法下的完人,不应该在个人品质上担责任的。 袭人在抄检大观圆后地位陡升,与晴雯、司棋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说作为读者的我们,就连宝玉的感情都失去了平衡,讽刺袭人“你是一个出了名的至贤至善的人”。袭人明明知道这话有疑她之意,可她竟然不加以解释,反而觉得“竟不好再劝”,以别的话题岔开。这种柔顺恐怕也是做奴才的一种美德。还有,袭人挨了宝玉的窝心脚,还要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不是同样让人感到说不得这个人到底是好是坏吗? 转自北京网易红楼逸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