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权衡
作者:徐霞客 标签:第八回 十九回 | 阅读次数:57 |
![]() ![]() ![]() |
| ![]() ![]() ![]() |
李嬷嬷的年纪是不合理,十几年前当奶妈,现在最多四十几岁,不过这好像和这个议题关系不大。告老解事出去了,跟上次你说的茗烟买炮仗的事情一样,改几个字的问题而已。
前面说过冷香丸,黛玉当然知道,她只要听到丸药的香气,自然会想到冷香丸。但是黛玉是不是走进来的时候听到,不是重点,重点是十九回宝黛的对白,显然是照应第八回宝玉和宝钗的对白。金玉的对话,也可以做同样的理解。 「上次」隔了多久,确实不能肯定的说,一定不能隔上四、五年。但是隔四、五年比较合理呢?还是隔十几天到个把月比较合理呢?其实我并没有单独根据哪一条线索,判断十九回的改动,而是所有的线索合在一起的整体解释。当然个别的线索也可以用其他的假设来解释。问题是你相不相信归纳法的精神。 假设我们面对好几条线索, 线索一可以用假设A和假设B来解释 线索二可以用假设A和假设C来解释 线索三可以用假设A和假设D来解释 … … 线索九可以用假设A和假设J来解释 线索十可以用假设A和假设K来解释 这种情形,我们宁可以假设A来解释所有的线索一、二…,而不是用假设B来解释线索一,假设C来解释线索二…假设K来解释线索十。 这个原则几乎在所有的学科都适用,我相信在红楼的考证上也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