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听从心灵感应
作者:耗子兮兮 标签:心灵感应 | 阅读次数:62 |
![]() ![]() ![]() |
| ![]() ![]() ![]() |
——营造真实自我 网上闲逛时在某社区无意进入一个网友的私人空间,他的门帖让我为之一动。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如心灵感应的。要用心来体会每一件事情! 每个人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营造着真实的、自由的、完全的自我。 —— 无名 ` 网络中的自我,诚然如“无名”所说,完全是凭自己的意愿营造的,虽然隔着网络不能分辨面部表情和眼底种种神色,可是在人前展现的却是最真实一面——一个人本身最想表现的真实的那一面:有时候是一种赤裸的聪明,有时候是一种可怜的自卫,有时候是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真实”决不是肤色穿着或者脸部器官堆砌的表情,也不是声音的音质音调或者肢体每个具体的习惯性动作。它应该是内心真实感受和不受外力扭曲的真实反应。 是我偷梁换柱改换了“真实”的定义,还是人们被固有思维残害太久,都不再会进行个体思维。当人们用公用思维模式去“感知”世界时,世界也是统一模式的:天下雨了,心情灰暗了;夜黑了,有点孤单了……世界末日了,我们可以完蛋了。 没有个性思维的世界是可怕的,故意忽略真实内心世界也是可怕的。 尼采在谈论认识的强力意志时说:“深深厌恶一劳永逸的停留在任何一种总体世界观上。对立思想方式的魅力:非让自己接受暧昧性的诱惑不可。” 尼采此处“暧昧性的诱惑”,暂时理解为把一切感知返回内心。这种回馈似乎说起来听起来都很简单容易,事实上很少人真正做到把感知回馈内心。人们逃避大多是出于潜意识,潜意识想避免看到失望的结果或者令人沮丧的发展过程,潜意识保护自己脆弱的意志不再经受任何本该承受的挫败。于是我们回避自己的内心,回避最深处的感受。这是一种现状,不管你承认与否,不管你在奔忙路途间停下来想过与否,也不管你在举杯祝愿或借酒浇愁时故意忽略与否,对内心的回避都真实存在着。 而我们能做什么呢?用聪敏才智构筑种种障碍掩饰,用练达坚毅设下层层迷雾,还是用淡漠忽略这种可怕的自我毁灭式的逃避。显然这些伎俩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即使能用超强意志力迫使自己迷惑,但一刻之后,还是无法不面对内心。 既然无法不面对,为何不拿出逃避的勇气去承受? 面对内心真实感受,并非如哲人所说有诸多痛苦。只要把持住一个“真”字,万难可解。 为什么有时我们自愿去做了某事仍觉得委屈,为什么我们会假设许多不得已的情景后做出另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为什么我们总在做令自己懊悔的事还不断试图欺骗自己。难道再领自己倍感委屈之前,我们不可以“先与内心沟通”么。 拿出逃避的勇气,审视内心,或许打开心门仅仅是问一句:自己内心究竟想要什么。就这么简单,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一再退缩一再逃避,慢慢地遗失了那个特有的自我。没有自我的人大谈特谈真实,本身就不真实。 或许外界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迫使人们关闭心灵。但这种封闭应该是对他人而言,不是对己而言的。人们应该有所领悟:在人的世界里真正强大的是人内心的力量,而不是外部的政治、金钱、权势。 不断向自己内心纵深处探掘,不断审视内心真实感受,用自诊的方式消除性格中懦弱卑下的一面。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持有以上观点,再重新看网络中形形色色的面具马夹,反而觉得比网络以外的生活中人们公式化的表情真实的多可爱的多。谁说网络不真实呢,它才恰恰给人们提供了不需自我隐藏不需强作伪装的真实舞台。网络给了我们更多自由,也给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有人把它称为虚拟世界,其实相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它才是那个更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不需要伪善,只需要用内心去感应,然后再听从内心的感应,那个世界里,就会有一个原原本本的真实的我存在。 2003-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