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辩一个字,扯了这么多
作者:研石斋 标签:花魂 诗魂 | 阅读次数:156 |
![]() ![]() ![]() |
| ![]() ![]() ![]() |
霞客兄因为我没有看过庚辰本,就对我的意见不屑。可从我从事文秘工作多年的经验体会来看,你说的那种即“听抄正文”又“看抄批语”的方法,究竟是在提高效率,还是浪费时间?抄书的速度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抄手写字的速度,念的太快,抄书人记不住,也是枉然,除非他发挥“速记”手段;念得太慢,又要他何用。最好的办法还是分工包干,每人负责几回,然后合在一起。这样抄手下笔之前,可以先总体上看一看正文、批语的位置,心中先有一个大体布局。然后目观心记,快速抄写。即使这样,仍然免不了误差(正如霞客所言,双行批预留位置太大,那是要保证正文文字与原稿一样)但总比听写好——那简直是瞎子摸象。
我认为一些音讹现象的存在可能是抄手在默念时产生的。而且时间越紧迫,错误率越高。这种情况应该不难理解。 但也不能由此就说抄书人把“诗魂”默念了“死魂”。像“诗”和“死”这样的字读音差异很大,应该不会抄错。所以我还是同意蔡义江先生的观点:本是“花魂”,庚辰本抄手错看成“死魂”,因为不可解切不合平仄,又改成“诗魂”。甲辰、列藏、程本上的“诗魂”皆由此而来。可是其它抄本并无讹误,这也是确定“花魂”是原著文字的版本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