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一、写作缘起

一、写作缘起

作者西子湖懒猫 标签版本 红楼梦 阅读次数:64
一、写作缘起

自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的说法已基本成为定论。然而这种雪芹独创《红楼梦》的说法很难解释书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所以七十余年间,不断遇到其他说法的怀疑与否定乃至挑战与抨击。这些说法若以提出的时序排列则为:

第二种,曹雪芹主创脂砚斋参与说。提出此说的代表人物是“新红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俞平伯。早在1921年,俞平伯就说:“我想我们不必全然肯定真作者除了雪芹外没有别人”[1]。到了1964年,俞平伯又说:“我从来不信《红楼梦》出于集体创作;因为不可能同时有好几个曹雪芹,但创作虽非集体,工作却不必限于一人”[2]。

第三种是脂砚斋初创曹雪芹修改润色说。持此说的吴世昌说:“我历年以来曾长久怀疑《红楼梦》的前身——《石头记》或《风月宝鉴》不可能是曹雪芹作品,但还没有工夫详细论证这一重要问题。”“《石头记》的前身是《风月宝鉴》,脂评说得很明白。从棠村序文所透露出来这旧稿的故事素材看,它不是雪芹所作。书中故事有的是曹家在南京时发生的,其时间上限可至1706年和1707年,即曹寅嫁女和康熙南巡之年。这些事情的经过大概由脂砚斋记录,应该是曹氏‘家史’的一部分。可是他又把家庭中发生的其他事情缩写成小说,曾用《风月宝鉴》和《石头记》等书名。这些旧稿后来由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最后定名《红楼梦》,流传至今”[3]。

第四种就是戴不凡的石兄(曹竹村)草创《红楼》说。他在1979年一年内,连续发表了《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石兄和曹雪芹》、《秦可卿晚死考》、《畸笏即曹頫辨》、《曹雪芹“拆迁改建”大观园》等系列文章[4],涉及到《红楼梦》成书过程中许多问题,其核心论点则是:曹雪芹是在《风月宝鉴》旧稿基础上巧手新裁改作成书的,而《风月宝鉴》旧稿是由化名石兄的曹竹村草创的。

值得一提的是,戴的系列文章,引起了红学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关于《红楼梦》著作权问题大论战。据《〈红楼梦〉著作权论争集·编者的话》的不完全统计,这一论争共发文章近三十篇,而且多是数万字的长文,时间持续了两年。如果不是戴于1980年二月溘逝,这一论战可能还会继续下去。事后冷静地回顾这场论战,由于戴的结论的尚欠严谨与辩论方式的偏颇,也激起了参与论战者的不无偏颇的理论激情,几乎很少例外地都站在独创说一边,很少考虑在曹雪芹之外是否还有人参与《红楼梦》的创作。然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这场大辩论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六七年,却给人留下了在曹雪芹之外有没有人再参与《红楼梦》创作的思考。现在,终于由以杜春耕为首的一群自然科学家提出了两书(《石头记》与《风月宝鉴》)合成《红楼》说[5],就是这种思考深入的结果,也是关于《红楼梦》著作权问题的第五种说法。

严格说来,两书合成说并非最先由杜春耕提出。在戴不凡提出石兄草创说的同时,周绍良就说:“《红楼梦》是有几部内容不同,书名不同的初稿”。“《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的,而《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的。《风月宝鉴》固然是另一部旧稿,而这里所谓《石头记》也是指不包括许多‘戒妄动风月之情’的故事,与今所见八十回本《石头记》不同的《石头记》。把这两个故事冶于一炉,就成了总名为《红楼梦》的一部大著作。曹雪芹的旧作《风月宝鉴》的下落,就与原来那部《石头记》一起,被熔铸吸收在《红楼梦》中了”[6]。这是最早提出合成说的一篇文章,然而却被当时那场大论战的硝烟淹没了,未能引起红学界的足够重视。杜春耕等人起先并未看到这篇文章,他们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入《红楼梦》研究,锐敏地觉察到《石头记》与《风月宝鉴》合成的痕迹,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两书合成的证据,这无疑将在红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甚至可能掀起又一次关于《红楼梦》著作权问题的大讨论。

笔者自己曾是独创说的信奉者,当年也写了《“石兄(石头)说”质疑》的长文与戴不凡辩论[7]。但后来却越来越发生了对曹雪芹独占《红楼梦》创作权的怀疑,因为尽管不断有学人曾从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对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予以合理解释,却仍然难恰人意。年初从哈尔滨“海峡两岸红学研讨会”归来途经北京,应邀参加了《红楼梦》农工研究小组召集的小型座谈会,翌日又与林冠夫、杜春耕作了竟日之谈,获益匪浅。归来后又详细研读了杜春耕的系列文章和其他上述各种说法的代表性论述,再翻检《红楼梦》本文与脂批,经过反复比较,始觉由杜春耕再次明确提出的两书合成说给红学界进一步研究《红楼梦》著作权问题拓展了视野。虽然有些具体观点还不一定为学者与读者所认可,但总体说来却无疑接触到成书过程中的实质问题,为书中许多矛盾找到较合理而又信服的解释,因而笔者愿将自己对此问题的思考写出来以佐杜说。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