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曹雪芹之家族---曹氏家谱(转自首都图书馆)

曹雪芹之家族---曹氏家谱(转自首都图书馆)

作者哈斯软糖 标签曹雪芹 阅读次数:1415
 

  曹家(族谱参见:曹氏族谱)虽籍属辽阳,但从曹雪芹高祖(注:高祖这里可为泛称,见梁章钜《称谓录》。)曹锡远(世选)即已“从龙入关”。曹家隶属正白旗,当时归九王爷多尔衮统辖。多尔衮的睿亲王府第在今东安门一带,康熙年改为玛哈噶喇庙,乾隆间称为普渡寺(注:多尔衮及普渡寺此处一笔带过,我们知道曹家跟随入关的主子就可以了。普渡寺今尚在,气势雄伟。该寺与曹家祖上有关,但与曹雪芹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因此,雪芹随全家返回北京后,他是否到过这里,就难猜测了。)。自此,曹家开始入京。

  曹锡远一传至曹振彦,再传至曹玺,即曹雪芹之曾祖。曹玺于康熙二年,以内务府工部郎中,“特简督理江宁织造”(注:见冯其庸引《江宁府志》、《上元县志》,《曹雪芹家世新考》第96页至98页。)。时当公元1663年,这是曹家始任江宁织造的年代。

  曹玺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六月间卒于江宁织造任所,在任二十二年。同年十一月,康熙首次南巡,至上元,以江宁将军府为行宫,并亲至江宁织造署,抚慰遗孤,遣内大臣尊莫。玺生前曾蒙获康熙赐蟒服、加正一品、赠御书“敬慎”匾额,及御制诗,并曾两次督运入京陛见。可见,从曹玺首任江宁织造,即获康熙赏识。这当然也有另外的重要原因,即曹玺之妻孙氏,系康熙保母之一,此乃一层特殊关系,必须说明(注:萧奭《永宪录续编》。)。如康熙三十八年夏四月南巡回驭,“止跸于江宁织造臣曹寅之府;寅绍父官,实维亲臣、世臣,故奉其寿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厚。会庭中萱花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尝观史册,大臣母高年召见者,第给扶称老福而已,并赐宸翰,无有也”。(注:冯景《解春集文钞·御书萱瑞堂记》,此事当时人及后人多有记述者,足见非比寻常。)引此一段,无非说明,曹家自曹玺及妻孙氏起,即获康熙之天恩宠渥。尤其在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后,曹家开始荣耀起来。

  关于曹玺之生年,很少有人提及,包括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冯其庸先生的《曹雪芹家世新考》,这主要是没有直接的史料可佐证。冯先生所引之《江宁府志·曹玺传》、《上元县志·曹玺传》中均未提及生年或享年多少。周先生在《红楼梦新证》里,考出曹玺妻孙氏生年为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即公元1632年,并云:“既得孙氏生年,曹玺之生年乃可推知必不甚悬远。”(注:《红楼梦新证》第220页。)我们不妨略做推算。

  据上述两志之《曹玺传》,曹玺赴江宁之任前,曾“补侍卫之秩”、“随王师征山右”、“拔入内庭二等侍卫”、“升内工部”。征山右(大同)是在顺治六年(公元1649)。补侍卫,《上元县志》云“及壮”,按此“壮”非《礼记》指之“三十曰壮,有室”,有据此认为“曹玺在内务府被选充侍卫,年当三十岁(注:吴新雷即据此认为“曹玺在内务府被选充侍卫,年当三十岁”,见《曹雪芹江南家世考》。),又有据此认为“曹玺又至少比孙氏年长十三岁(注:朱淡文据此文认为“曹玺又至少比孙氏年长十三岁”,恐误,见《红楼梦学刊》1982年3期。)。“及壮”应是指青年,“后汉书·循吏传·任延》:“拜会稽都卫,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李贤注:“壮,少也。”又唐韩愈《四门博士周况妻韩氏墓志铭》:“夫失少妇,子失壮母,归咎无处。”亦指年轻。《管子·轻重丁》:“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及壮”意同“当壮”,有“到长大时”之意。曹玺子曹寅约十五六岁入侍卫,傅鼐十五岁,宋荦则十四岁,当然也有入侍卫年龄稍长者,如纳兰性德,因性德十五岁举顺天乡试,入侍卫当在此之后,约十八、九岁(注: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徐乾学序。)。按,性德比曹寅大三岁,曾同为侍卫,见《通志堂集》徐乾学序和曹寅《题楝亭夜话图》(寅有“忆昔宿卫光明宫,楞伽山人貌姣好”之句,楞伽山人,性德之号)。如按概算,曹玺补侍卫或为十六岁左右,而不会到三十岁才补个三等侍卫。“征山右”或在二十岁左右。如据此推考,曹玺出生,则在天聪三年(公元1629)前后;即算二十五岁左右征山右,生年当在公元1624年前后,比妻孙氏大三至八岁,尚不至于“悬远”到至少比孙氏年长十三岁。曹玺或出生于后金天命九年到天聪三年之间(公元1624至1629)。我以为约出生于公元1629年似较合理,卒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五十六岁左右,不超过六十岁。则曹玺赴江宁任时为三十多岁。

  曹家自曹玺提出任江宁织造后,不仅屡蒙皇恩,且终康熙之世,曹家已成为“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因此,对曹玺略做小考是必要的。

  曹玺据《五庆堂谱》,又名尔玉,有弟曹鼎,又名尔正。鼎生宜,宜生颀。自曹玺起,曹家分为二支。本节专述曹玺一支。

  玺生二子,长寅,次宣。玺另有一女,小于宣,嫁傅鼐;鼐曾任内务府总管、兵部、刑部尚书等。据《八旗文经》卷五十七《作者考》甲第十页“曹寅”条末特别提到:“甥富察昌龄,字堇斋,阁峰(鼐字阁峰)尚书子,有时名,集未见。”《八旗文经》虽编于光绪间,但非孤证。李文藻《南涧文集·琉璃厂书肆记》:“乾隆己丑(公元1769年)……夏间从内城买书数十部,每部有‘楝亭曹印’,其上又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记’。昌龄官至学士,楝亭之甥也。”李文藻,号南涧,乾隆进士,好藏书,达数万卷,其上所记,当为可信。鼐有三子,长昌龄,次科古,三查纳。昌龄兄弟与雪芹之父为姑表兄弟。

  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九月初七日。曹寅为曹雪芹的亲祖父,而非曹宣,关于此点,下节予以专述。

  曹宣为曹寅之弟,据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即宣,为避玄烨讳),情愿纳监生,二十九岁。”则其生年当为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比曹寅小四岁。曹寅《楝亭诗钞》卷三《支俸金铸酒枪一枚寄二弟生辰》于“百花同日著新绯”句下自注:“生辰同花生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条下有“花朝一节:“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可知曹宣生于二月十二日。潘荣陛为雍、乾时人。“花朝”实因时代、地域不同而有异,亦有云二月初二日者,有云二月十五日者(注:宋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仲春十五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又,《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朴蝶会。”另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其他记“花朝”者亦多。)。但潘荣陛距曹氏兄弟时代相近,且又说的是帝京岁时,故二月十二日应为可信。

  自曹玺于康熙二年离京赴任江宁织造,曹寅、宣兄弟随父之任。曹玺一支始居江南。玺赴任时,曹寅六岁,曹宣二岁。

  曹寅是否曾为康熙之侍读,史传无明确记载。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有述及,兹摘录如下:

  寅自幼侍读事,邓之诚先生见告出某书,书为1939年顷购于琉璃厂文芸阁,价二三十元间,八册一函,约为康熙间刊本,四字书名,甚怪异,亦无著者名,藏今北京大学图书馆。惟以书名失记,待检。按顾景星《白茅堂诗文全集》卷二十二叶九《怀曹子清诗》,起云:“早入龙楼儤,还观中秘书。”正可为此事佐证。……康熙帝自九年冬开经他日讲,设侍读、侍讲学士,十年又增设满、汉字侍读等员,正其向学之日,亦合。

  另,朱淡文先生之《曹寅小考》,首节即论“曹寅曾为康熙伴读的佐证”,文长不引(注:《红楼梦学刊》1982年3期。)。

  曹寅何时为康熙伴读呢?如以康熙十年算,则曹寅十四岁。我以为,康熙十年既增设满、汉字侍读等员,则以是年曹寅入为侍读较合,至早为十三岁,即十三、四岁。另据顾景星(与曹寅有舅甥关系)《荔轩草序》:“既舞象,入为近臣。”近臣,当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亦即指侍卫言”。舞象及另一典舞勺,均出自《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又云:“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舞象之典,用于曹寅颇为切合。曹寅入侍卫,当在十五六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乙编“曹寅”条案:“寅年十三,挑御前侍卫。”则不知何所据。因十三岁正是舞勺之年,如为康熙伴读则较适宜。

  从康熙十年(或九年)曹寅为康熙伴读,后为侍卫、銮仪卫,迁仪正,一直随侍康熙左右,至康熙二十一年,达十一年之久,此亦可证曹寅与康熙关系非同一般,可谓君臣总角之交。自康熙二十二至二十九年,曹寅复兼任佐领,迁内务府郎中、广储司郎中。二十九年四月出为苏州织造,见同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提到“三格佐领下苏州织造曹寅”,可证此时曹寅已被任苏州织造。另,尤侗《艮斋倦稿》卷十《司农曹公虎丘生祠记》、《江南通志·职官志·文职》所记均合,当为确实。时年曹寅三十三岁。离京前,曹寅为弟宣及子、侄辈捐纳监生。

  曹寅继祖曹振彦、父曹玺之后,他又在北京住了几达二十年,在北京当有一番经营,任职江南之后,经营当亦未曾断。

  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雪樵、西堂扫花行者,别号还有柳山、柳居士、柳山聱叟,又署紫雪庵主人、棉花道人、嬉翁等,总之,号较多,而以荔轩、楝亭最显。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十一月,曹寅调江宁织造(注:尤侗《艮斋倦搞》卷十《司农曹公虎丘生祠记》:“司农曹公之驻节吾吴,自庚午四月,迄壬申十一月,奉诏移镇江宁,计前后二载有八月……”)。此前,曾进京陛见康熙,不光仅是述职,恐康熙亦有所面命,此当在情理之中。曹寅任江宁织造,至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兼苏州织造。周汝昌先生所据为天津《民国日报》1948年10月19日所载张芷臬《墨苑杂说》所云:“……其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则两处兼任。”这其实是因为曹寅内兄李煦于康熙三十二年三月赴苏州织造任(注:王利器《李士祯李煦父子年谱》262页,引证宋荦《漫堂年谱》。),曹寅已于年前十一月之江宁,苏州织造暂时空缺,故寅兼任,这或许就是我所说的康熙当有所面命之一吧。

  至是,曹、李两家分署江宁织造与苏州织造,两家的关系是亲戚关系,与康熙关系也不寻常(李煦母亦曾为康熙保母),而与曹雪芹之写作《红楼梦》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这个重要的关系,我们留待后文再说。

  曹寅幼承庭训,后为康熙伴读,同受业于当时著名的大学士熊赐履,学业的根基自然扎实。而曹寅又多才多艺,喜吟咏,诗词一生写作不缀,有《楝 亭诗钞》八卷、《楝亭诗别集》四卷、《楝亭词钞》一卷、《楝亭词别集》一卷、《楝亭文钞》一卷(寅殁后第二年门人总汇为《楝亭集》付梓)。曹寅且擅书画、精鉴赏、爱撰杂剧、富藏书、常刻书。现今流传的《全唐诗》等,即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时在扬州奉旨主持刊刻的。这里特别提到的是其《续琵琶》杂剧,《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借贾母之口提到此剧,可知对曹雪芹的影响。

  曹寅又好广交当时名士,可考知的好友有如下:

  纳兰性德,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长曹寅三岁,为曹寅在青少年时代在北京结识的好友,曾同为侍卫,寅任织造后,仍互有题咏。性德为有清一代大词人。

  韩■(上“艹”,下“炎”),江苏长洲人,官至吏部尚书。与曹寅同出徐乾学门下。二人交谊甚厚,常有诗文唱和,曾为《楝亭图》题诗,撰《楝亭记》并曾作序寿曹寅。

  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荦任江苏巡抚达十四年,正是曹寅任江宁织造时,二人同僚,常交游唱和。

  张伯行,曾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与寅同僚。其所撰《祭曹荔轩织造文》,记载了与曹寅的交往及曹寅事迹,

  张云章,字汉瞻,号朴村。先入李煦幕,后与曹寅晤面订交,诗酒赓和,赏鉴书画,考订典籍。其《祭曹荔轩通政文》,所叙交往颇详。

  张见阳,緶阳(河北丰润)人。善书画金石。曾即兴绘《楝亭夜话图》并题咏,图中所绘为张、曹及施世纶。

  施世纶,即古典小说《施公案》中的主人公。官江宁知府时与寅有唱和之作,《楝亭夜话图》中的人物。

  龙侗,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与曹寅在北京相识于王士禛家中(可知寅与士禛亦相识)。寅官苏州织造后,人过从更密,诗、文、戏剧为共同之爱好。撰《司农曹公虎丘生祠记》等多篇。

  洪昇,曹寅写杂剧《太平乐事》,昇作题记,后曹寅迎洪昇至江宁,集南北名流,共观《长生殿》,并有厚赠。

  朱彝尊、陈维崧、毛际可、姜宸英、施闰章、傅山、汪琬、邵长蘅、阎若璩等,都是有清一代著名文人学者,均为曹寅在京中任侍卫等职时相识,多有唱和。寅后尤与朱彝尊关系密切。施闰章之孙施僄与寅亦有交往,僄诗《病中杂赋》自注:“曹楝 亭公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复转。”脂评曾忆述“树倒猢狲散”等语,可证《红楼梦》与曹家的关系。《萱瑞堂记》即际可撰。

  其余如梅庚、杜山介及子杜亮生、金埴、唐继祖、郭振基、王朝谳、刘廷玑(脂评曾引其《在园杂志》)均与寅有深交。而为《楝亭图》作画题诗者达五十余人(中有与上述人物重复者),多为名士,可见曹寅交往之广。

  至于顾景星,曹寅称之为“舅氏”,关系非同一般,疑景星之妹(或表妹)为寅生母,此中关系则颇微妙,有对此做考证者(注:《红楼梦学刊》1982年3期。)。

  另,曹鼎望(曾修《緶阳曹氏族谱》、《丰润县志》)之次子曹鈖、四子曹鋡,均与曹寅交往密切。寅《楝亭集》中分别称“二兄”、“四兄”,他们倒底是什么关系?亦值得探讨,因鼎望一族为丰润人,这又迁涉到曹雪芹的籍贯了。兹不枝蔓(注:可参见《人民日报》1992年8月2日的有关报导。)。

  曹寅自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出任苏州织造,三十一年调任江宁织造,克承父职,直至病逝(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1年),驻江宁二十年。

  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主持接驾,由此可见圣眷之隆。《红楼梦》第十六回赵嬷嬷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 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曹家到了雪芹祖父曹寅这一代,正可说是烈火烹油,鲜花簇锦,正是鼎盛的时代。

  寅有前妻某氏,据《楝 亭集·吊亡》一诗,约卒于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寅继室为李煦从妹,约在康熙二十六年成婚。据现知史料,寅前妻无所出。

  曹寅之后,雪芹之父曹顒叔父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至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曹家被撤职抄家,翌年返京。

  曹玺自康熙二年任江宁织造,到雍正五年曹頫被革职,中间虽有隔断,但也有六十年的历史.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