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宦海波澜2(转自首都图书馆)
作者:哈斯软糖 标签:曹雪芹 | 阅读次数:104 |
![]() ![]() ![]() |
| ![]() ![]() ![]() |
曹家被抄家时,曹雪芹十三岁,他是耳闻目睹了全家被抄的惨状,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接任曹頫织造职务的是隋(缓)赫德。 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逮问返回北京,这年。隋赫德有奏折云:“江宁织造郎中奴才隋赫德跪奏,为感沐据实奏闻,仰祈圣鉴事:穷奴才荷蒙皇上天高地厚洪恩,特命管理江宁织造;于未到之先,总督范时绎已将曹頫家管事数人拿去,夹讯监禁;所有房产什物,一并查清造册封固。按奴才到后,细查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余则桌椅床杌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外,并无别项,与总督所查册内仿佛。又家人供出外有所欠曹頫银连本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奴才即将欠户询问明白,皆承应偿还。再曹頫所有田产房屋人口等项,奴才荷蒙皇上浩荡天恩,特加赏赉,宠荣已极。……曹頫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拨给。”(注: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另萧奭《永宪录续编》67页:“頫之祖□□(按,疑为“曹玺”二字),与伯寅相继为织造,将四十年。寅字子清,号荔轩,奉天旗人;有诗才,颇擅风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及卒,子顒嗣其职;顒又卒,令頫补其缺,以养两世霜妇;因亏空罢任,封其家赀,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上闻之恻然!”(注: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从以上两条,我们可以看出,曹家在京尚有房屋人口;至曹頫,曹家在江宁任职共六十年,但至最后为还亏空,家中财物,已比曹寅之时代,天壤地别矣。故而“上闻之恻然”,这是雍正想不到的。另,据隋赫德奏折曹家在京中尚有房屋财产: 内城两处,外城鲜鱼口一处,及宝坻受田。当亦被没收。 自此,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了一场永生难忘而又破裂的幻梦之后,随着全家回到北京。 曹家的遭遇,是很惨,但比起来李(煦)家来说要好一些。全家被抄不说,李煦被流放打牲鸟拉,家属余九人,家仆除年羹尧挑拣之外,余者皆被变卖于崇文门。曹家也被抄,曹頫被枷,但不同的是“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拨给。” 据史料载,雍正五年(1727),李煦以七十三岁高龄,被流经打牲鸟拉,七年(1729)李煦死于役所。有子二人,李鼎、李鼐,女一人,嫁正黄旗参领兼佐领黄阿琳,此三人或均生有子女,惟不详。李煦兄弟五人,弟四人,有内侄、甥女等(注:李果《在亭丛稿》卷十一。)。想苏州进京亲属中当有子、孙辈,与曹雪芹为舅辈或同辈。细情待考。 而曹頫被枷号逮京,家属亦离江宁返京。除曹頫外,有曹雪芹祖母李氏(李煦堂妹)、母马氏、頫妻、弟棠村,頫是否还有子女,尚不得知。曹家的老弱孤寡是如何进京的呢?也就是说,是走陆路,还是水路? 因史料无征,我们只能推测。曹家是于雍正六年返京的,具体月、日不清楚,但曹家除曹頫外,主要亲属均系老弱孤寡。曹雪芹祖母李氏,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李煦奏折中云“頫母(即李氏)年近六旬”,(注:李果《在亭丛稿》卷十一。)至雍正六年(1728)时,当七十一二左右,为曹家之老祖母;年少者如曹雪芹十四岁,棠村约略十岁左右。曹頫是否还有年幼子女,不得而知。 曹家虽然被抄,总还有些细软等物,这等于是全家搬家,也是非同小可的家中大事,况且是远上北京,路途遥遥。 那么曹家是如何回到北京的呢?简言之,即走的是陆路,还是水陆? 我认为曹家举家返京走的是水陆。当时虽然有官道,但远非是今天的柏油公路,骑马、乘车虽然快些,但却不如水陆之安稳,后者对老弱孤寡来说,是方便多了。这一点,我在《曹家档铺今何在》(注:《李煦奏折》。)一文中已经提到过。 走水路,自然是由江宁(今南京)上船,沿长江而下,经镇江、丹徒而转入大运河,经过漫长的航行,而到达北京。 在返回北京的沿途之中,曹雪芹的一家,会在当年雪芹爷爷曹寅任职或停居过的仪征,镇江、扬州等地停下来,伤心地回顾往事吗?尤其是他的祖母李氏,更是不堪回首忆当年了。 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继曹顒亡故之后,曹頫继任江宁织造,在当年的七月十六日的奏折中说:“……窃奴才自幼蒙故父曹寅带在江南抚养长大(按,此句很重要,后文将论述),今复荷蒙天高地厚洪恩,俾令承嗣父职。奴才到任以来,亦曾查检所有遗存产业: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注:见《红学散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由此,我们知道曹家原来在京中的产业。 曹雪芹一家终于到了北京。除曹頫获罪被枷外,曹家住在什么地方呢?上述档案提到住房有三所,到底在哪? 1982年上海召开的《红楼梦》研讨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了一份雍正七年(1729)七月刑部移会内务府的档案,内云:“今于雍正七年五月初七日,准总管内务府咨称:查原任江宁织造外郎曹頫,系包衣佐领下人,准正白旗满州都统咨查到府。……查曹頫因骚扰驿站获罪,现今枷号。曹頫之京城家产人口及江省家产人口,俱奉旨赏给隋赫德。后因隋赫德见曹寅之妻孀妇无力,不能度日,将赏伊之家产人口内,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注:《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由此我们知道,“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已没,另给“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并有家仆三对。但只有住房和家仆,倒底如何“度命”,靠什么生活? 曹家京城及江省的家产人口,既然“俱奉旨赏给隋赫德”,而隋赫德却给予曹家适当照顾,曹家是待罪的家属,隋赫德自己敢擅自如此做?他当没有这个胆量。实则是奉了雍正的圣谕,才敢于这么做。从上引档案看,是隋赫德出面处理的,这里必有内情。从另引隋赫德奏折中云:“曹頫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则就明白了。雍正并没有把曹家逼入绝境。而李煦一家余下的九口也有可能回京,境况当更惨。 曹雪芹一家回京后,住的“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具体倒底在什么地方,如今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沧桑变化,现在要寻找遗迹,不必说,是相当困难了。 不过我们可以借助于《乾隆京城全图》,此图经前人考为绘制于乾隆十五、六年(1750、1751)。这点当无疑义。那么上距雍正七年(1729)也就只有二十年略多,不能说一点变化没有,但变化也不会有多少,应是可信的。此图绘制之精细、准确,可说是北京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注:如清人吴长垣的《宸垣志略》、日本冈田玉山等编绘的《唐土名胜图会》等均不以此为长。) 鲜鱼口、蒜市口,相距不太远,而且档案中只笼统提到这两个地名,倒底具体在什么地方,就颇难寻找了。曾有的同志在报上介绍了这十七间半具体地方,有的还言之确确,说访问了现在的房屋主人,但因某种原因,不好说这具体地方倒底在哪里。 因为这是曹雪芹随同全家回京后的第一处住所,曹雪芹由此开始了他在北京的生活,有必要搞清楚这所房产的具体地址和情况。这是曹雪芹在北京的第一个故居。 但是,要搞清楚却颇为困难。笔者曾经考察过蒜市口一带,但已难以寻找确切的遗址了。就史料来说,这十七间半,究竟是怎样一所房子?总不会是十七间半一排吧。而这半间又是怎么回事?我查找《乾隆京城全图》,几乎遍数这一带每座宅院的间数,集中在十七间、十八间房一所的宅院。但这半间却一时不曾明白,倒底如何算法,因为一般盖房无有盖半间之理,十七间房当是两进或几进的院落,那么街门似应不会盖成半间。这半间算是个疑点,囿于陋闻,尚未见有人说清楚。 但是有个前提,即地点当在“蒜市口地方”,只能在这个地方找。如果我寻找不错的话,曹家的这十七间半,在蒜市口以北不远。这不是曹家外城鲜鱼口的“空房”,鲜鱼口在正阳门外,而蒜市口在崇文门外,隋赫德给予曹家“度命”的十七间半,当是另外给的,比起鲜鱼口要偏僻了。 我所查找的“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的位置,与别位所说不同,它大约位于今天的蒜市口北,在香串胡同一带,实际在今日崇文门外偏南路西,正属“蒜市口地方”。 它的旧址已不可寻,我依《乾隆京城全图》复制如下,供讨论(见下页)。 因为这“十七间半”是曹雪芹到北京后第一处住所,它曾是曹雪芹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地方。曹雪芹在这里也经历了难忘的生活。因此有必要做一番考察。 从此,曹雪芹在北京开始了他的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 附带提一笔的是,北京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中,插有一张详细的北京地图,在距我上述考察的曹家地址西南不远,有个叫“山子石”的地方。但不见于《乾隆京城全图》,因为该图所标地名、胡同名很少。而以后我所查北京地名,却没有这个“山子石”。“山子石”这个名称,当不会见于近代。它是否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建造大观园的那个“山子野”有否关联呢?顺便提及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