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脂评本喜添新成员
作者:红米 标签:新抄本 | 阅读次数:103 |
![]() ![]() ![]() |
| ![]() ![]() ![]() |
本报记者 林薇 春节前夕,记者接到红学家邓遂夫先生的电话,告之他头晚彻夜无眠,这在他还是罕有之事。细问其故,他讲了大致情形。 日前,正在北师大攻读博士学位的曹立波偶然提及,她曾于去年末到校图书馆查阅一部《红楼梦》的清代刻本,管理员误将一套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并有大量朱批的手抄本送到她手里,她约略翻看后又还给了管理员,当时心里还在嘀咕:“学校怎么会有手抄本的《红楼梦》呢?”听到这一消息,邓遂夫和另一位红学家杜春耕皆大为震惊。自1911年上海有正书局推出所谓《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即戚序本)以来,这种《红楼梦》早期稿本的传抄本陆续在国内外发现了11种,其中半数以上都抄录着脂砚斋等人的珍贵批语,对于解开这部巨著的许多不解之谜提供了极大帮助。新世纪刚刚降临,难道又出现了一部脂评抄本的《红楼梦》?如是,当为红学界的又一件大事。为此,邓先生心潮难平。 适逢寒假在即,查阅资料多有不便。经多方联系,北师大图书馆特许邓先生亲往查阅,记者决定陪邓先生一同前往。 北师大图书馆二楼古籍阅览室里,我们看到了这套手抄本,两函16册共78回,一看即知极少有人翻阅。经邓先生仔细辨别(见图),初步断定,这是一本由两名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抄手,以现存庚辰本为底本工楷精抄的过录本,除在字迹工整、格式更加讲究以及对庚辰本一些疑点作了合理的取舍校订之外,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庚辰本过录而成的。此本与庚辰本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改变了庚辰本以10回为一卷并按卷装订成册的原貌,改为按不同篇幅以4—6回装订成册。 据邓遂夫分析,此本的过录年代可能较晚,估计是在庚辰本原藏主徐星署1938年过世之后,被人携往天津保存的那段时期。当然也不排除在五十年代初经郑振铎介绍将庚辰本交燕京大学收藏的前夕,由徐氏后人请人抄存的,同时,清末过录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依据此本的种种特征,绝不可能是庚辰本的姊妹本,不过,“这个抄本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张庆善得知情况后,激动地说“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脂评本家族的新成员”。 那么,这样一部藏在高等学府内的珍贵抄本为何直到今天才露出“庐山真面目”呢?邓遂夫从函套内保存的一枚繁简字体混用的售书标签上所填写的价码判断,此本的购藏时间当在五十年代中期。从函套内的借阅卡上一共只有3位借阅者的姓名可以看出,40多年来,仅有3人正式查阅过这一抄本,这也便是“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真正原因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兴奋之余表示,这件事最大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应该让全社会都来重视那些有可能埋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无价之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2月05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