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赢得辩论而不够严谨的例子
作者:徐霞客 标签:黛玉 儒家 | 阅读次数:146 |
![]() ![]() ![]() |
| ![]() ![]() ![]() |
这几天有点闷,换个话题吧!
在网路的论坛上,常常看到在论战中,为了赢得辩论,有时候说话草率的例子(包括我在内)。今天偶然逛到搜狐的辩红录,看到一系列关於黛玉作应制诗的辩论,参与讨论者对红楼都有相当的素养,但是也不免为了驳倒对方,而言之无据。这里是一个例子。为了避免以偏概全,有兴趣的人,不妨到搜狐去看完整的讨论。 以下我谈谈对此文的看法。照理说我不应该在这里批评此文,但我没有在搜狐注册,也不想再多开网路ID,麻烦红米帮我跟班婕妤打个招呼。 >「黛玉其实也是有积极入世的一面的,有时候也很有儒家的风度。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即“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对贾府的一什一物、一茶一饭,都精于其中的礼教规矩。」 如果大家读一遍第三回,应该很容易看出来,黛玉的“时时在意,步步留心"是对一个陌生环境的心里防卫,谈不上什麽儒家风度、礼教规矩。由作者班婕妤的其他帖子看来,她对红楼也下过相当的功夫。如果不是这场辩论,未必会作此语。但是我们在辩论中,往往为了驳倒对方,会失去原有的客观。 >「甚至也很能礼待赵姨娘这样的人物。」 作者所引用第五十二回这一段,还有下文。作者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没有引完全,我在这里补上。 「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著,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黛玉使眼色与宝玉是要点,表明对赵姨娘礼遇是怕她乱嚼舌根,竟然也成了黛玉重视儒家礼教的证据。 >「第62回,黛玉又向探春、宝玉等表白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可见,黛玉“心里每常闲了",也还是要留心于贾府的家计营生,涉足于“经济俗务"的。」 这段话说的不错,但也只能说黛玉不是百分百的不食人间烟火,不足以推论到黛玉「积极入世」。 >「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曹雪芹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这句话有什麽根据呢?除了红楼梦和两句诗,曹雪芹并没有其他著作传世,我们如何知道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曹雪芹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涉猎过儒家和道家思想。任何一本明清的小说,书中人物都会表现出某些儒家和道家思想,岂止是红楼而已?我们对曹雪芹的精神世界,其实所知不多(我的意思是说,肯定的知道)。 >「儒、道“合一",既“入世"又“出世",“既留心于家计世务,又保持内心的高洁不俗"的女性,方能成为雪芹的最爱。」 这就更离谱了。我们最多只能讨论宝玉的最爱,如何可能讨论曹雪芹的最爱呢? 即使是宝玉的最爱,熟读红楼的人,怎麽能说宝玉的最爱是“既留心于家计世务,又保持内心的高洁不俗"的女性呢?这跟书中宝玉自己说的话,相差太远了吧! 班婕妤此文,其实很容易批驳,红米不知为何保持沉默,希望红米不要怪我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