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内难存故居 红学家呼吁给曹雪芹一个“家”
作者:红米 标签:曹雪芹 | 阅读次数:47 |
![]() ![]() ![]() |
| ![]() ![]() ![]() |
京城内难存故居 红学家呼吁给曹雪芹一个“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8日14: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既然目前看来在北京城里建一座曹雪芹故居是不太可能了,不如就将北京植物园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做好,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刘世德的这句话,引得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十六日中国红学会在北京植物园召开了“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座谈会”。刘世德表示,“曹雪芹是在除夕逝世,现在举办纪念活动更有意义”。 曹雪芹在北京的故居遗址,经文献档案考证及考古发掘证实为“蒜市口十七间半”,即北京广渠门内大街二0七号四合院。二000年正值北京修建广安大街,道路建设与保护这处遗址发生矛盾。争论的结果是:二0七号院为道路建设让行。 对此决定,众位红学家尽管颇有微词,也无法改变现状。虽然有政策将在距离遗址约三百米的两广大街北侧复建曹雪芹故居,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大概最早也要到二00六年才可以开工建设。此时,北京植物园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开始得到红学家们的青睐。 作为北京唯一一家曹雪芹纪念馆,北京植物园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一九八四年开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吴世昌、周汝昌、吴恩裕等一批老红学家,到香山地区寻找曹雪芹的坟墓,但因旗人不竖立墓碑,终未果。但在调查中,划定了香山、卧佛寺、樱桃沟这一带为曹雪芹晚年活动的范围。七十年代初,现纪念馆所在地——正白旗三十九号院题壁诗发现了相传与曹雪芹有关的对联,而从曹的朋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的诗文中:“谣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等描述,也能一窥端倪。 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表示,寻找曹雪芹晚年故居没必要刻舟求剑,确定在这一带即可。 刘世德则建议,该馆可改名为“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他解释,“黄叶村”只是一个典故,无法做实;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改名将显得更正式。 副会长李希凡亦表示,确定曹曾住这一带绝无问题,所以在此建立纪念馆应有大计划。但作为一个如此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竟然没有一个故居,实在是太不公平。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不无激动地说,《红楼梦》是他认为的唯一一部经得起精读和解剖的奇书,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对曹雪芹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确实应该有一个与其地位相称的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