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也谈舞台艺术与胶片艺术 馨越

也谈舞台艺术与胶片艺术 馨越

作者严旻操 标签转帖 阅读次数:78


  就我个人来看,舞台艺术是不断改变和进步的艺术,而胶片艺术是一刹时的记忆永恒,是凝固的艺术。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

  从舞台艺术来看,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对演员自身艺术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才可以提炼出精品。记得赵志刚演出《杨乃武》时,我从上海看到苏州,再看到吴江。由于场地的不同,舞台效果的不同,也随着演出实践的积累,这部戏,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一次比一次精彩。

  如果说在上海看的头版是一个哇哇落地的婴儿的话,那么时隔三月在苏州看的《杨》剧已是一个花季少年了,绽放出灿烂的光芒。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的提炼以及唱腔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人物更为精炼,唱腔更能为塑造人物服务。一些细枝末节的处理也更到位。从上海到苏州,舞台的布景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演员与剧组通过不断的实践,把这部戏演绎的让人挥泪如雨。姐弟相会那场戏让我感动的每场都哭了。

  而到了吴江的演出,由于舞台场景不同,演员的活动范围小了许多,许多机关布景都不能用,所以演员自身的演出水平受到了严重的考验。根据场地的不同,演员灵活改变动作,以更精湛的演技和唱腔来吸引观众。

  所以说舞台艺术是在不断的改变和进步的。

  然而胶片艺术则不同。

  胶片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在一霎间的忠实的纪录。赵志刚的《沙漠王子》是 80年代拍的,当时的王子刚刚出道,红遍江浙沪。但是由于当时的王子毕竟还很年轻,理所当然的会存在不足,但是从当时来讲,这部戏是很棒的。时过境迁,王子的表演日益成熟,但是胶片忠实的纪录了他年轻时稚嫩的表演,这个时候我们是无法抹掉当初的纪录的,只能寄希望于他能有机会再拍一部《沙漠王子》。当然这部新的胶片会纪录下王子精湛的表演的,但那也是一刹时的凝固的艺术。胶片艺术可以在拍摄中促进演员提高表演,给演员更多的新的表演概念,但不能同舞台艺术的促进性相比的。

  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讲,舞台才是他的生命之所在。离开了舞台,就如同花木失去了灌溉,会枯萎,会死亡。我们可以用胶片来纪录他们的一举一动,但记不下他们每一次的进步。

  所以我喜欢舞台艺术多过胶片艺术,虽然我也买许多的 VCD 回来,我更喜欢看舞台上真实的演出。一部戏,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上演,每一次的重复都有新的东西在里面。



严旻操(8866656)于 2002年2月4日 12:00:11 编辑过本帖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