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证候分型辨证要点63种
作者:瑛溯 标签:欢迎板砖 | 阅读次数:108 |
![]() ![]() ![]() |
| ![]() ![]() ![]() |
一、心气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 、心虚。 二、心阳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胸闷或痛、脉迟及阳虚证。 三、心阳暴脱证 辨证要点:心阳虚、亡阳证。 四、心阴虚证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阴虚。 五、心血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和血虚证。 六、心火亢盛证 辨证要点:神志症状、脉出现火热炽盛之象。 七、痰迷心窍证 辨证要点:神志异常、痰浊内盛。 八、痰火扰心证 辨证要点:神志异常、痰火内盛。 九、小肠实热证 辨证要点:心火热炽、小便赤涩疼痛。 十、瘀阻脑络证 辨证要点:头痛、头晕、血瘀证。 十一、心脉痹阻证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 十二、肝血虚证 辨证要点:目、爪、筋脉失养或冲任失和、血虚。 十三、肝阴虚证 辨证要点:目、筋、肝络失养和阴虚内热。 十四、肝气郁结证 辨证要点:情志抑郁,肝经部位胀痛和妇女月经失调。 十五、肝火上炎证 辨证要点:火热炽盛于肝经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的表现。 十六、肝胆湿热证 辨证要点:胁肋胀痛,纳呆呕恶,或身目发黄与湿热内蕴之征共见。 十七、寒凝肝脉证 辨证要点:少腹、阴部、或巅顶冷痛与寒盛之象。 十八、胆郁痰扰证 辨证要点:惊悸失眠、眩晕耳鸣与痰热内蕴之象共见。 十九、肝阳上亢证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胀痛、头重脚轻。 二十、肝阳化风证 辨证要点:肝阳上亢基础上突然出现风动。 二十一、热极生风证 辨证要点:高热与风动症状共见。 二十二、阴虚动风证 辨证要点:肝阴虚证兼见动风之证 二十三、血虚生风证 辨证要点:肝血虚证兼见动风之证 二十四、脾气虚证 辨证要点: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证共见。 二十五、脾阳虚证 辨证要点:食少、腹胀或痛,便溏和阳虚证并见。 二十六、中气下陷证 辨证要点:脘腹坠胀、久泄久痢,内脏下垂和脾气虚证并见。 二十七、脾不统血证 辨证要点:出血和脾气虚证并见。 二十八、脾阴虚证 辨证要点:食少,腹胀和阴虚内热证共见。 二十九、胃阴虚证 辨证要点:胃脘隐痛、嘈杂、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和阴亏失润。 三十、寒湿困脾证 辨证要点:脘腹痞胀、纳呆、呕恶,便溏和寒湿内盛共见。 三十一、湿热蕴脾证 辨证要点: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和湿热内蕴。 三十二、食滞胃脘证 辨证要点: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 三十三、胃阳虚证 辨证要点: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 三十四、胃寒证 辨证要点:胃脘冷痛和寒象共见。 三十五、胃热证 辨证要点:胃脘灼痛、嘈杂吞酸,口苦口臭,牙龈肿痛溃烂,消谷善饥。 三十六、肺气虚证 辨证要点: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证候。 三十七、肺阴虚证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 三十八、风寒束表证 辨证要点: 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共见。 三十九、风热犯肺证 辨证要点:咳嗽、痰黄、咽痛和风热表证并见。 四十、燥邪犯肺证 辨证要点:干咳、喉咙干燥和表证并见。 四十一、痰热壅肺证 辨证要点:咳喘、痰多及里实热证并见。 四十二、寒痰阻肺证 辨证要点:咳喘痰白、形寒肢冷。 四十三、大肠液亏证 辨证要点:大便干燥、难于排出和阴液不足。 四十四、肠虚滑泻证 辨证要点:利下无度、大便失禁、神疲畏寒。 四十五、大肠湿热证 辨证要点:便次增多,或下利粘冻,或下黄色稀水与湿热内蕴证并见。 四十六、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腰膝酸软,全身功能低下,伴见阳虚证。 四十七、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和阴虚证并见。 四十八、肾精不足证 辨证要点: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减退,以及成人早衰,并无明显热象及寒象。 四十九、肾气不固证 辨证要点:小便频数清长,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 五十、膀胱湿热证 辨证要点:尿急、尿频、尿痛,尿黄。 五十一、心肺气虚证 辨证要点:咳喘、心悸及气虚证。 五十二、脾肺气虚证 辨证要点:食少便溏、咳喘短气以及气虚证并见。 五十三、肺肾气虚证 辨证要点: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和气虚证共见。 五十四、心肝血虚证 辨证要点:心神、目、筋、爪甲失养见症以及血虚之象。 五十五、心脾气血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及气血两虚见症。 五十六、心肾不交证 辨证要点: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伴阴虚之象。 五十七、肝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及阴虚证。 五十八、肺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咳嗽痰少,腰膝酸软,遗精及典型阴虚为表现。 五十九、脾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泄泻浮肿,腰膝冷痛与阳虚证共见。 六十、心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浮肿与腰膝冷痛并见。 六十一、肝火犯肺证 辨证要点:咳嗽,或咳血,胸胁灼痛,易怒及典型实热证表现。 六十二、肝胃不和证 辨证要点: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等肝郁症状及呕逆嗳气等胃气上逆见症。 六十三、肝郁脾虚证 辨证要点:胸胁胀满,腹痛肠鸣等气滞征象和纳少便溏等脾虚表现。
参考书目: 王忆勤主编 中医辨证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瑛溯(itsyingsu)于 2004-11-21 3:46:03 编辑过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