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请诸位看经
作者:metta 标签:缘起 | 阅读次数:54 |
![]() ![]() ![]() |
| ![]() ![]() ![]() |
十一 《杂阿含经》 三三七 (二九九)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谓缘起法为世尊作?为余人作耶?” 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十 《杂阿含经》 三三四 (二九六) 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于此没当何之?’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说我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于因缘法、缘生法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 _______________ 我想大家提到缘起和缘起法意义有差别,如果不把二者关系理清楚,讨论就不会有结果.清静道论第十七章只讲了缘生法和缘起,没有用缘起法一词,dhiti 引用其文,没有对缘起和缘起法和缘起加以区别,所以很容易让人认为是等同的. 从 上面的经文可以十分明确经典对缘起法的定义,看的懂得人都会明白,我就不多说. 只是在这里想把他的赠言"强词夺理"和"断章取义"还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