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作者雨过无痕69 标签随想 阅读次数:51
   上午在大班听了一节计算活动《2、3的分合组成》。小成老师先用两串葡萄让小朋友分成两份,一人一串,然后从实物过渡到数字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就是2,没有歧义。
  接着小成老师出示的是三个桃子,请小朋友同样分成两份。幼儿先是静默了一下,然后就有几个孩子喊:不好分!为什么不好分呢?有的孩子起来说,拿掉一个吧?还有的孩子说,一人一个,多下来的一个给老师吃掉。老师强调说,只能分成两份。终于有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了:一个小朋友吃一个,还有一个小朋友吃两个。但大多数孩子的表情显得很迷惑。他们心里一定在泛嘀咕呢:)万永嘉站起来说:“老师,应该这样分:一人一个桃子,多下来的那个一切俩,再一人一半!”
  小成老师感到有些讶然,稍稍有点不知所措,勉强夸奖了她一声便草草了之,继续把孩子们的思路往“正题”上引。
  我在想,尽管这节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达到了,但还是折射出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是教具的选择。如果成老师选用的教具不是吃的东西或者是不可以分割的物品,那应该就不会混淆孩子的思维了吧?其次,是教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万永嘉小朋友的回答看似意外,实则也在情理之中。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公平”二字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的。那么,这时候面对孩子的回答,教师首先应该提出赞赏和肯定,同时也应该顺着这个思路找到公平的解决方案。比如这样:这次他吃一个,她吃两个,下次则换过来。正好也可以得出两个分合式: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这个课题几乎每个听课的教师都上过,但大家都说还从未出现过这样有趣的回答。或许是以往大家对于教具的选择都正确了,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现在的孩子更加得聪明、更加得有个性和有思想了:)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