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莫里亚成功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演奏的音乐风格清新,配器精巧,旋律流畅,是一种典型的“怡情音乐”。他所指挥的保罗·莫里亚乐团被人誉为“情调音乐的使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音乐之神”。乐团编制一般在30-40人左右,弦乐比重较大,以小提琴为主,中提琴和大提琴作为色彩点缀。保罗还使用较多的管弦乐器,特别是打击乐器的使用极富特色,而并不是追求刺激。他甚至还应用了法国路易王朝时的惯用乐器古钢琴。在《Love is Blue 蓝色的爱情》一曲中,古钢琴的运用使乐曲增色不少。保罗对迪斯科和摇滚乐并不一味地排斥,而是将它们中一些有特色的因素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如在名曲《Penelope 爱琴海的珍珠》中,保罗给予高雅的处理。在这里,迪斯科节奏已不是乐曲的主体,而只是用于背景衬托,其效果是优美而紧凑,而不是狂乱与嘈杂。乐团不断探求新的音响并尽量发挥录音制作的最大作用,如将传统的小提琴从左声道输出方法改为从右声道输出,造成气氛宽广的效果。他的唱片被世界各地的乐迷用为测试音乐器材的最佳试听唱片。保罗·莫里亚轻音乐团拥有包罗万象的曲目:著名电影的主题歌和主题音乐、欧美各国的流行音乐、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的爱情歌曲、法国歌曲、俄罗斯名曲、夏威夷的吉他曲、肖邦等的古典音乐改编曲、日本风情的乐曲、圣诞歌曲乃至甲壳虫乐队的歌曲等等,简直是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他善于同流行歌坛的名星合作,为他们谱写和改编乐曲。他的音乐也如其人,温和典雅、平易近人、饶有风趣。进入80年代后,该团的风格一度向爵士乐和摇滚乐发展。
保罗·莫利亚的音乐比较于曼托瓦尼舒适典雅的水濂瀑布式的弦乐韵味就显得有点华而不实,而在古典新奏方面他的《Classic in the air》又稍逊于詹姆斯·拉斯特(James Last) 的《Classical Up To Date》,故乐迷一旦转向古典对保罗的冷淡是很自然的事。而对于流行乐迷来说,音乐的内涵不那么讲究,保罗那强劲的节拍,活灵活现的打击乐以及纤细无比的弦乐高音,再加上琅琅上口的流行曲旋律,所营造的灿烂而华美的音色,着实令人心花怒放,目迷五色。几十年来,保罗能够在情调音乐圈子里能够保持长青,唱片的录音可以源源不断,应该说与他一直走通俗路线而广受流行乐迷的欢迎大为相关。保罗·莫里亚的音乐没有百老汇的华丽,没有古典乐的凝重,也没有流行曲的张扬,他不遗余力地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类型、风格的乐曲重新改编演绎,以保罗独特的感性情调表现出来——正如法兰西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