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增评校注本修订重版本说明”(蔡义江)
作者:yupeng信箱 标签:红楼梦 | 阅读次数:112 |
![]() ![]() ![]() |
| ![]() ![]() ![]() |
增评校注本修订重版本说明
1993年10月,此书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了初版。发行后,各方反应都不错,所以后来又印行了一次。但我自己逐渐发现其中还有不少有待改进、修订和完善的地方,所以想出版社叫停了,这一停就是十年。 尊敬的卓琳大姐关怀过我的书,我很受鼓励。她对我说:“你的书出的太厚了,拿不动。我买回来后,请人替我拆开,重新分装成五册,才能读。以后出书不要出得这么厚。”这是很好的意见,我转告过出版社。 在武汉的《红楼梦》版本专家杨传镛,不但写文章推荐了我的校注本,还写信对我在文字上的取舍,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为此,我特地恳请他完全以自己的眼光在我的初版本上作一次任意的校改。他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为我做了这项麻烦费事的工作。我十分感激。不料书未再版,杨兄病逝,悲怆感慨,难以言表。这次重版的本子,很多地方都遵照他的意见作了修订。 于鹏老弟对此书的修订再版,也特别关心,多次向我提出修订的建议,我也吸收了他不少宝贵的意见。 周汝昌老先生、汪维辉先生和老友吕启祥先后在《人民日报》、《古籍整理工作简报》、《红楼梦学刊》上发表文章,评介拙校注本。周文称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本子。除感谢周老的厚爱外,过誉之辞,愧不敢当。 去年,在应语文出版社之约,编写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红楼梦〉选读》过程中,发现在每篇课文前,加个“提示”,对学生很有好处。因而,就想在此书的每一回正文之前,也加上一段“提示”,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作点概括性介绍,或许也对读者会有些帮助,所以就这样做了。今之所谓“增评”,即指此而言。 小说正文是原貌还是后人删改,尽可能作个区分,会对研究者有很大方便。所以,这次试用了【】符号,用以表示已可确知的后增。第十七至十八回尚未分开,第七十九回实际上包括八十回在内,这次都保持原样,这也是与初版本不同的地方。 承作家出版社王宝生先生大力支持出版,并为此书的审稿子、编排、校阅作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此外、冯其庸、李希凡、张庆善、邓庆佑、胡文彬、杜春耕、张书才、邵蕙蕙、殷梦霞、李明新、刘文莉、任晓辉诸先生好友,也给了我不少支持或帮助;四弟蔡国黄、妻李月玲、小女蔡宛若都是修订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此书谬误和不当处恐难免,仍祈红学界专家们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蔡义江 2006年10月于北京东皇城根南街8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