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己吃饭好处多
作者:家有宝宝 标签:宝宝营养 | 阅读次数:3 |
![]() ![]() ![]() |
| ![]() ![]() ![]() |
妈妈追着孩子喂食,这确实是许多妈妈心里隐隐的痛;孩子一口饭含上几十分钟、或是瘦巴巴地不爱吃饭,怎么办?其实,让孩子养成自食其饭的习惯并不困难,只要能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会有个爱吃饭的宝宝!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为什么有些孩子没能在这个年龄学会自己吃饭呢? 这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一两岁的孩子由于动作协调性较差,刚开始学着吃饭时,常搞得汤汁四溅,饭粒满身。这时一些父母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对孩子大声训斥,或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汤匙。殊不知,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长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赖性人格。 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呢? 前置准备期 孩子满周岁后,就是让孩子自食其饭的实际诱导期,而其中自满一岁到一岁三个月之间,又可视之为“黄金诱导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若给予以适当的诱导,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可别想得太理想化啰,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样“吃的很完美”,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里准备,孩子在这段时期里,会吃得全身“脏兮兮”、“糊沙沙”的状况,是在所难免的。 了解诱导的最佳时机之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实际应战,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专家提醒您,在应战前一定得先作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够凯旋而归;大致上,你应该做的准备有: 将食物布置化:为孩子预先准备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当然是促使孩子喜欢吃饭的第一法宝;专家表示,除了香气、口感及营养的考虑外,“色”的应用是相当重要的;因而她建议在准备孩子的食物时,不妨将食物“布置化”。例如:做各种色泽的颜色饭(分别可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番茄等搅成泥后拌饭,就可成为澄色饭、绿色饭及红色饭);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树(以小碗盛饭后,将碗中的饭倒置于餐盘上,并插上一株小绿花菜,作成小山丘状),都是不错的方法。 餐具的准备:准备一份孩子喜欢的餐具,也可以增加孩子对吃饭的好感。假如能带孩子亲自去选购他喜欢的餐具,将会有更好的效果;至于在儿童餐具的选择上,目前市面上的种类非常多,但基本上还是以“平底宽口”为佳。 给予预留时间:当你正认真在作一件事时,相信也不喜欢被打断吧!同理可证,假如孩子正兴致冲冲地在玩游戏或是看卡通时,你却强制他得中断而立刻来吃饭,自然孩子对于吃饭这回事儿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故应该在开饭前十分钟提醒孩子:“在十分钟就开饭啰!”或是告诉孩子:“卡通演完就要吃饭了”的方式,让孩子有时间准备。 有了万全的准备之后,让孩子自己练习吃饭,就不会再一团乱了。 第一 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