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梅山文化的渊源、属性与价值3
作者:梅山老客 标签:湖湘文化 毛泽东 梅山文化 | 阅读次数:105 |
![]() ![]() ![]() |
| ![]() ![]() ![]() |
试析梅山文化的渊源、属性与价值
李新吾 三、梅山文化的地位与价值 综上所述,梅山文化是上古神农氏创造的稻作文化在今世的孑遗,中华人文三祖中有炎帝和蚩尤两祖为其代表,而黄帝则是其成型的主要外因压力,这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梅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源文化之一,而且是硕果仅存的活态文化。相对于湖湘文化,它则是后者的亲缘上的父本,结构上的基础部分,大多数代表人物出生的摇篮。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走向的湘籍名人如陶澍、魏源、曾国藩、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蔡和森、何叔衡,无不是出生于《宋史》框定的梅山四至之内。这不可能是巧合。 其研究价值,取决于它保有的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元素的丰富并相对地原生态。如民俗中对奇数、方位、符号、节令、祖神和婚姻关系等事相的特殊理解和尊重,秉性中个性张扬和韬光养晦并存与心理上对异己蔑视与畏惧相兼的对应,社会生活中族群的分化、融合与迁徙,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原则,生存技能的创新与传承方式,包括许多直接以黄帝和秦始皇为敌的傩仪、咒语,都带有其成形时种族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烙印,是诸多历史文化悬案的解秘之匙,也是后来者谋事决策的前车之鉴。 更可贵的,是作为一种“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系统中保有许多富于生命力的子项目,如独具风味的饮食,药到病除的民间验方和中草药,注重根本的武术,传承久远的五金工艺,思巧味浓的民间文艺等等,只要略加整理开发,就能发挥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今年9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不惜重金,专程从冷水江市选调20分钟傩戏节目晋京参与中日文化交流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