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
作者:江海红狐 标签:庚辰本 红楼梦 | 阅读次数:100 |
![]() ![]() ![]() |
| ![]() ![]() ![]() |
这个前提是,曹雪芹的稿件分次传抄出来。没有这个假设作为前提,一点合理性都没有。这个前提成立吗?
先要证明这个前提。或者要证明这个假设是合理的。 我先不说这个假设是不合理的。 我来说说我的理解。我的理解也是一种诠释。 我的理解就是,曹雪芹的原告虽然经过反复修改,传抄出去的时候却是固定的,只有一个本子。 造成异文的原因,乃是抄本在刻本问世之后被淘汰,保存条件不佳。 眉湾似蹙而非蹙,目彩欲动而仍留——舒本 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庚辰本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目——杨本 两湾似蹙非蹙x烟眉,一双似x非x目——甲戌本 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梦本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己卯本 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一双俊目——蒙本、戚本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程本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彼本 考察任何异文,不能少了程本,因为程本是乾隆年间的编辑本。 引23回: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都通红了,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说这些混账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眉湾似蹙而非蹙,目彩欲动而仍留——舒本”这个有什么理由最早呢?我可以说23回的表达是曹雪芹的句式啊。舒序本最早,证据不够。“眉湾”是个什么东西?“目彩”是个什么东西?明显不通嘛。 不通的就最早吗?那造假就最早了! 要承认“罥烟眉”是很容易抄错成“罩烟眉”或者“冒烟眉”的,“冒烟眉”很可怕,所以还没有见到这样的异文,从“罩烟眉”很容易想到“笼烟眉”的。 至于是喜还是泣,也很容易弄错,或者被擅改的啊。 《诠释与过度诠释》提出了诠释的标准,要简单,唯一,全文说得通。 新红学之所以捉襟见肘,处处被动,就是因为它的理论是对红楼梦的过度诠释——补丁上打了补丁,没有比这个更寒碜的理论了。 就不用说,我们还可以直接攻击新红学的前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