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吴侬软语·[二]吴语源流(下)

吴侬软语·[二]吴语源流(下)

作者立壁角 标签方言 江苏 历史 上海 吴语 源流 浙江 阅读次数:54

若说冲积扇不喜欢看所谓历史沿革的文字,那是睁着眼睛对自己的心灵说无耻的假话。但是不喜欢作这些学究气的文字倒是出于我的真心。尤其是在探求吴语的源流中,再次认识到自己越族血统的不纯正性和自己吴方言的官话化,在承认客观事实的同时很有些个懊丧。记得偶然间看到过本地我这一姓的来源,大致是在唐末动乱之际从安徽一带沿着低山丘陵的缺口进入浙北繁衍生息的,那么刚进大学时同班一晋人戏称我为“山越”,我不以为然,指点侧旁一台州老乡说,他或可称之为“山越”。现在看来,我即便是除去“山”字,那“越”字也并不牢靠,而“山越”并非民族而是北人迫害所致。
----------------------------------------------------------------------------------------------------
(
)吴语形成独立方言

      当闽语与吴语分别独立时,吴语才算真正形成独立方言。很多证据表明唐时宋时闽语已形成:

      1
.我国各个大方言在唐代都已形成。

(1)闽方言唐代已形成,唐顾况《囝》诗中“囝”、“郎罢()”等闽语词与今合,说明闽语已成独立方言。
(2)唐末五代间闽人避王曦之乱大量迁入温州地区(今温州很多大姓族谱及宋人墓志都表明这一点),但却没有影响温州方言成为闽语,说明当时吴语已很巩固。
(3)唐代对汀州、潮州的开拓则使那里成为客话及闽语区域,而从此离开潮汀而北迁的畲族都已放弃近似苗瑶语的固有畲语,而带走学来的客话,表明客话闽语当时都已形成,只是进入非汉语区才发挥其强大影响作用。
  

      2.宋室南迁使首都临安的吴语带上官话色彩,形成独特的杭州吴语。比较杭州市区话及郊县余杭话就可明显看到,杭州话只不过代词、结构助词都官话化了,又有见系声母二等由[k]变[t ] ,儿尾由[-n]尾变成了[-l]尾等官话影响。这表明吴语已经很巩固,不但郊县仍然保持小称[-n]尾等,市内官话特色也不过有限的那几项,都是大家熟知的官话特点。  

       依照杭州话的活标本,可以窥知官话影响吴语的情况。那么将苏沪吴语与南京扬州官话比,则除掉相类的官话成分,留下吴语本色,再以此与浙南吴语相比较,可能更能认识其共同的成分。这共同成分及本色特点或能表露由汉至东晋的原始江东“吴”语的一些旧貌。

  

      3.宋末永嘉戴侗《六书故》大量采录自己的温州方言俗语俗字俗音,充分表明当时温州话已很近今语。

 

()综述吴语源流
   
1.上古南方汉语只有楚语,非汉语的吴越江南各地最初被楚国收服的,原始吴语也应由楚语分化。至今吴语与老湘语还有许多语音演变共同点。后来吴语湘语两区虽由客赣语从中插开,自江南近江至今还留有一条浊音走廊,从湖口、星子、都昌、永修,德安、武宁、修水到湖北通城、祟阳、蒲所,到湖南临湘、岳阳、平江(南江)这十三点,全浊声母都还读浊音(湖口老派、武宁与吴语、湘语一样与次清不混,其他点与次清混),还有很多词汇相同。

   
2.吴湘联系被分开是客赣语发展后的事。这种方言除全浊、次清声母混一外,韵尾保持比较完整,表现出好些比其所处地域位置更为靠北的一些语言特点,可能是北语结合南方土语的产物。早期南迁活动可以溯至汉末动乱。如《三国志·蒋济传》:“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庐江、九江、新春、广陵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皖城即今安徽潜山,是今赣语楔入江淮区的最北点之一,在周围强大江淮话包围圈中至今还能保持赣语一些基本特色。孤悬于江北赣语尖角之尖的潜山话,想来不会是受隔江赣语的感染,而可能是旧语的余存。则赣客语可能来自这些东渡江入吴的古江淮移民,因从庐江、九江南移的话,过江即今赣语区(贵池石台二县西部、东至、彭泽、瑞昌等处),这里有湖泊、长江及众多支汊,古代可能因到处沼泽,不便居住,因而人少荒废地多。而战乱时就成为很好的避难可垦辟之处了。这股江淮移民与豫章的古楚语结合后形成客赣语的雏形,以后又因东晋南下移民而加强为客赣语,从而向东发展影响东邻的古吴语,对分化出徽语、闽语曾起过重大作用

   
3.六朝晋宋之“江东”方言包括后世吴闽方言在内,至今吴语东瓯片南部有苍南“蛮话”,是一种有全浊声母的介于吴闽之间的闽东话,在处衢片浦城南部有一种石陂话是有全浊声母的介于吴闽之间的闽北话,它们都是含有对方层次的中介方言,表示了一种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就像浙江建德话是吴徽二语之间中间状态话那样。

   
4.至唐时国家安定兴盛。战乱可造成方言迁徙,安定则可使方言巩固,分化。到开汀、开漳之时闽客两语即界线划然分明,说明闽语已经形成并巩固,北宋编的韵书《集韵》中已经编入闽方言专用方言字“囝”,皆与今闽语同。同时也收入不少吴语方言字。则吴语自然也已形成而巩固了。
   
   
5.宋代吴语不但已巩固并已形成今天南北各片的基本状况。东瓯片永嘉方言作者并已据自己方言写入字书(如戴侗:《六书故》),并由专业书会写出影响全国的文学作品——各种永嘉戏文脚本,其中丰富地表现了本片方言特色(如《张协状元》)

    那么吴语从江东方言分别独立发展则应在南朝以降。吴语形成的下限应该至少不晚于唐,而其祖语上限可以追溯到汉以至东楚时代。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