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关于袭人的讨论想到的
作者:红米 标签:袭人 | 阅读次数:519 |
![]() ![]() ![]() |
| ![]() ![]() ![]() |
悼红轩里关于袭人的讨论热火朝天,不同观点针锋相对,颇有点百家争鸣的味道。
看过大家的意见之后,发现有些争论是由于对于一些描写的理解不同而引起的,比 如四儿被撵是否是袭人告密等;还有一些,则似乎是由于评价的标准不同造成的。 袭人忠于职守,在一些朋友看来是一种美德,在另一些朋友看来则是奴颜媚骨;袭 人苦劝宝玉,有人认为是对宝玉好,有人则觉得是用封建道德毒害宝玉。类似的现 象也出现在对宝钗的评价、对王夫人贾政的评价,乃至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中。 如果采用一种比较实际的标准,我们可以理解袭人、宝钗对宝玉的劝谏、王夫人、 贾政的管教。“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丈夫能够出人头 地,或者至少过一种安稳富足的日子?而要如此,怎能不遵从社会的规范?今天父 母老师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不这样,行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啊!在这样的标准下,宝玉晴雯式的反抗,便显得多少有些幼稚和不 负责任。这也是有切肤之痛的脂砚斋、畸笏叟特别欣赏袭人、宝钗的缘故。 但是如果只能有这一种标准的话,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又伟大在哪里呢?宝玉、 晴雯、黛玉又为什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呢?显然,存在着另一个标准,那就是对人 性自由的追求。这是只存在于我们的童年时期的那种要挣脱世俗的一切束缚的追求, 是只能在梦中品味、在文学作品中实现的梦想。从这个标准来看,袭人、宝钗之流 终归不能赢得大多数读者的心,就不难理解了。 红楼梦的伟大,我认为就在于真实、复杂、残酷地再现了人类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之 间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超出了时代地域种族局限的、永远不能解决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