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从关于袭人的讨论看红楼

从关于袭人的讨论看红楼

作者华盖 标签袭人 阅读次数:589

  悼红轩里,袭人的讨论好热闹啊!
  盖也实在忍不住了,来胡诌几句。
  其实,红楼中不止袭人,每个人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都是充满矛盾的。
  宝钗袭人贤惠,但暗藏心机;
  黛玉晴雯率真,却爱使小性;
  湘云活泼开朗,可有些没心没肺;
  探春精明能干,又实在爱攀高枝。
  人是他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充满矛盾,其中生存的每个人也就充满矛盾,没有人能摆脱。
  人,不可能完美。你就是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完人-----不管你如何努力,终究还是矛盾的集合;反过来,你要是根本不去想做什么样的人,决心做一个真情真性本色的人,那个本色也依然是充满矛盾的。
  曹公伟大在于他的深刻,他不回避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矛盾,而是把它作为刻画人物的根本,笔下人物才个个鲜活可信。
  一部红楼,也是矛盾的集合,你可以多方面来剖析,总能找到下刀来一分为二的地方。小到每个人物,大到整部书。
  比如,在盖看来,红楼梦有隐显两个部分,显的是我们通常读到的故事---假语存,隐的是众多索隐者苦苦要搞清的东西---真事隐。盖不知道那是什么,盖也不相信霍家姐弟的“发现”,但盖始终认为是有的,相信曹公书中有书,话里有话。
  显的一半,又分虚实两部分。实的是如实再现生活,如实重塑人物,活生生演绎出一部两府一园众多男男女女的悲欢故事;虚的是神秘色彩的东东----太虚幻境啦,情榜啦,判词啦,隐寓啦,暗含啦,甚至人物自己写诗,猜谜,行酒令,讲故事,包括人物的名字都字无虚落,伏线千里,独有深意。这是曹公的独特写法,古今中外难寻,反映的是他特殊的艺术品味和超人的才华,常人要学,可是休想!
  实的部分,盖以为就是如实写作者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以及众多曾经深深打动自己的那些女子,不见得有什么主题思想和什么明显的倾向,说是写阶级斗争,写封建社会必然灭亡,写反封建礼教,盖也认为是胡扯。那是读者自己的倾向。
  可记得为了惜春画大观园,宝姑娘是怎么说的?
  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脸撕发倒是小事。依我看来竟难的很。”
  可见,曹公深知艺术真实不是照般生活原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一定要“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特别是细节的描写,一定要真实,“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脸撕发倒是小事。”画大观圆尚且如此,写红楼及其人物必定有许多加工和典型化,但曹公绝不会改饰。
  人物的矛盾之处曹公非常熟悉和看重,往往特意着笔,不因好恶而隐讳。今人因个人好恶不同,将整个人物视为可爱或不可爱,并进行辩驳是自然的。
  盖比较喜欢湘云:PPPP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