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花香自有我心知——公正对待袭人

花香自有我心知——公正对待袭人

作者孤鸿雪影 标签袭人 阅读次数:604
  自古以来,世人多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而历史上不少的文人墨客爱菊者有之,尊莲者有之,崇梅者亦有之。群芳仅由于其色、其香、其花季之不同尚且成为争衡千年不没之话题,更何况有血有肉的一位女子呢?
  袭人是好是坏是忠是奸的问题也并非因我辈而起,早在红楼梦成书之时就早已闹的沸沸扬扬了。在此我想也不必再从字里行间中找事例、抠文字。想必书中已有的大家也都明白,没写的恐怕谁也无法真弄清楚。是啊,这么多人吵了好几百年,谁又比谁傻多少呢?不如换一个角度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找一找原因吧。
  首先由于我们每个人性格及人生经历的不同,自然会对与自己类型相近的人有所偏爱,这自然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对其他人的评价应有理智、客观的原则。不应因自己不喜欢一个人就归咎于她的人格,更不应把一切莫须有的罪责都加在她的身上,让世人一并唾弃她而后快。仔细想一想,我会说袭人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好姑娘,相信她决没有用过害人之心。但她亦非圣人,难免会有些过错,这里就不免提到“宽容”二字。我始终搞不懂为何一些红友对黛玉、待生活的态度晴雯性格上的缺点及犯过的错误能给予同情和理解,偏偏要对袭人求全责备,这是不是政治新闻中常出现的““双重标准”一词的体现呢?把自己对强加给别人,不禁使我想起美国之对中国,由于价值观的差异而导致处处打压,时时戒备。因此不平之情尤甚。
  不少人讨厌袭人是因为她顺从于封建势力,没有晴雯那样的反抗精神。先姑且不说以现代人的眼光要求历史人物是不是恰当,其实本着“为宝玉着想”这一原则来说,晴雯的行为也未必是恰当之举。只要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件事:在汉高祖刘邦死去不久,吕皇后找到左丞相陈平和右丞相王陵问他们说,吕姓外戚是否可以封王。当时耿直的王陵一口拒绝,而陈平想了想说“可以”。事后王陵埋怨陈平违背了他们与高祖“非刘姓不能封王”的斩白马之盟约,陈平说:“冒死直柬我不如你,但安刘氏天下你却不如我。”果然第二天,王陵就被“升”为太子的老师,失去了实权,而陈平由于一时隐忍得以继续做丞相。不久他经过筹划发动政变,终于铲除了即将成为割据势力的吕姓外戚。从这件事看出,保全自己未必就是自私的。宝玉自己不也说过,文之死柬则置君之于何地,武之死战则置民之于何地吗?晴雯自然是可爱、可怜与可叹的。但如此一来,晴雯死后又置宝玉之于何地呢?故宁折不弯的晴雯虽香消玉殒却于事无补,真不知该说她是勇敢还是卤莽了。相反,在一些红友眼中充满“奴性”,对宝玉以假意哄之,以色相诱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飞黄腾达,尽享富贵荣华的袭人却能救助宝玉于危难。日后供养宝玉、宝钗夫妇的袭人是追名还是逐利;是表达她未能从一而终的歉意还是迫于蒋玉菡的压力不得以而为之呢?恐怕都难以说通。其实袭人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宝玉好,至少她自己这么认为,谁知到头来还要被后人骂的如此不堪。既然窦娥之冤都能使六月飞雪、三年大旱,那么近年来地球会被诸如什么“厄尔尼诺”、“拉尼那”等现象折腾的不亦乐乎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当然,我无意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袭人。本来嘛,每个人都会欣赏不同类型的女孩,若大家都倾慕于古典派的淑女,岂不是绝大部分男人要打一辈子光棍了?别是在今天,女孩们都有了超越黛玉或晴雯式的自由与民主,要挖掘她们心底的那一点点“奴性”真是难于上青天了。在此我只希望大家能理智、客观、公正、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充满不幸遭遇的女孩子。就象开篇说的那样,我们不该因为偏爱某一种花而贬低其它花的色彩,因为她们毕竟是有着自己独有的香艳与美丽的。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