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叛道论晴雯
作者:孤鸿雪影 标签:晴雯 | 阅读次数:510 |
![]() ![]() ![]() |
| ![]() ![]() ![]() |
我自横刀向天笑──叛道论晴雯
似乎从《红楼梦》成书之日起,晴雯就被认为是黛玉的影子,是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无产阶级代言人。又不知从何时起,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在弹指一挥之间将黛玉、晴雯和宝钗、袭人划为对立的两方。以至一时间,喜欢的、不喜欢的;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把双方的对立与斗争作为全书的线索之一。 其实仔细想来,袭人可亲,黛玉可爱,晴雯可怜,宝钗可敬。这四个女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处世态度。以套用数学公式的方法硬把她们分组成队,是对作者原意的曲解和对其写作才能的埋没。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认为晴雯和宝钗性格上是比较鲜明的互异,而与晴雯相似的黛玉和与宝钗相近的袭人之间的界限就很模糊了。黛玉先是由着宝玉性子,从不劝他留意于文章经济的。但那次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她却破天荒的说出一句“你可都改了吧。”这句欲说还休的话是让宝玉往什么方向改?很清楚,只要能往不再挨老爷毒打的地方改就行。而袭人为了达到同一目的,自己劝不管用,便不惜背上大观园“叛徒”的黑锅找到王夫人。用她的话说希望宝玉“哪怕装装样子让老爷高兴也好。”她们二人从不同的出发点走向同一目标,都为了让宝玉少吃点苦,少挨顿打。至于晴雯和宝钗,似乎分别走向两种极端。正所谓“过犹不及”,她们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让我从感情上喜欢就不容易了。从理论上说,一个人再美丽再伟大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但在众多的红楼评论著作中,也曾看到有人批评黛玉性格中的一些缺点,但指摘晴雯不是的人却真是凤毛麟角。如此便不知是大家理智的接受了她“革命先行者”这一形象,压抑了自己的感情,还是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真能使所有人都为之倾心了。我最初只是从感情上不太喜欢她的性格,久而久之,便也从理智上对她充满神圣光环的人格产生了怀疑。 晴雯的身世十分凄惨,她十岁就被赖大买回家。由于“生的伶俐标志”,便将她孝敬了贾母,后来才到宝玉房中。晴雯不仅聪明漂亮,针线活也最巧,更重要的是从不对任何人奴颜婢膝,始终保持着做人的尊严。这些公认的优点百年来传唱已久,此篇并非完整的人物评论,故不再赘述。而与此相反,而与此相反,晴雯性格上的缺点也是很鲜明的。比如二十六回中,她和碧痕拌了嘴,却毫没来由的迁怒宝钗、黛玉二人,还让黛玉吃了闭门羹,未免有点任性胡来。试想,被关在门外的若是晴雯,不开门的是小丫头们。凭她的脾气,不但一定要叫开门,恐怕里面的小丫头少不了一顿责骂,弄不好还要挨打。不会象黛玉那样自己哭过就算了吧。另外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晴雯对比她底一级的小丫头们的态度是相当刻薄的。比如她对待红玉。二十七回中,她自己跟别人一起游玩,可一见到红玉就说:“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烧,就在外头逛 。”等红玉交代清楚了晴雯还挤兑她说“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 过了后儿还得听呵!”又有一次宝玉不得已在夜间读书,小丫头们都困倦起来。晴雯骂道“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 五十二回中晴雯卧病在床,不免又焦躁起来,骂小丫头们说“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后来坠儿来了,“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看到这一情景,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抱病的柔弱女子会如此行事,脑海中总浮现出就电影中张牙舞爪的地主婆的形象。这里姑且不论偷了虾须镯的坠儿该不该打,但自己不高兴就对低一级的奴隶又打又骂则很难让人接受。《论语》上说得好“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晴雯本是奴隶,且被认为是个追求自由平等,有先进思想的奴隶。这般凌驾与自己的阶级同志之上,且肆意烂施淫威恐怕不是一句“疾恶如仇”能够解释清楚的。久闻三国时的关老爷傲慢,但终究是“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像晴雯这样在宝玉面前说“谁又比谁高贵多少呢?”而在小丫头面前又摆起了主子的谱,也难免会招人怨恨了。 除此之外,晴雯对自己的位置似乎看的很重,前面说到的她打压红玉是不想让其接近宝玉,使自己受到威胁。在六十二回中,宝玉和芳官在外面一起吃了饭回来,“晴雯用手指戳在芳官额上,说道:“你就是个狐媚子,什么空儿跑了去吃饭,两个人怎么就约下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儿。”袭人笑道:“不过是误打误撞的遇见了,说约下了可是没有的事。”晴雯道:“既这么着,要我们无用。明儿我们都走了,让芳官一个人就够使了。””这不是吃醋和怕芳官抢了她“二号奴隶”的位置又是什么?远不如黛玉对袭人说“别人把你当丫头,我却拿你当嫂子看。”大度了。还有一次,赵姨娘因蔷薇硝之事打了芳官。晴雯不让袭人劝驾反说“别管他们,让他们闹去,看怎么开交!。”任凭事情闹大。显然是利用芳官她们整治赵姨娘。此举虽不能说是借刀杀人,也着实用了几分心机。 最后,晴雯似乎还缺一点必要的同情心。三十一回中,她失手摔了扇子和宝玉争吵时曾说:“何苦来呢!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直到宝玉真的要让她走,她又说“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后来还是袭人及众人求情方罢。不说别的,至少可以看出奴才还是愿意跟着主子的。感情上,晴雯或许一如其他女子喜欢宝玉,现实上,出去后必定是衣食不保的困苦生活。故她才有“死也不出去”之意。但不知为何,她后来用权力赶别人走时却并未考滤这么多。比如她赶坠儿走时连宝玉、袭人都没有告诉。五十九回中,她又要赶春燕的娘时说“理他呢,打发去了是正经。谁和他去对嘴对舌的。”其实都是做奴才的,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又何苦如此呢?未免冷酷了一点。 我说了这许多,也并非要象谭嗣同他们那样进行“公车上书”,谋求变法。而只是自己对一个女子性格及人格方面的一点看法而已。其实我说自己不喜欢晴雯也未必有很充分的理由。多半只是晴雯过于外露和张扬的性格及行为模式与我理想中的女性不符,在我挑出的她这许多错误中,有些也略显牵强。望诸君参看及指正。此文既是叛道之论,也就没想能逃过炮火的洗礼。不过,一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还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