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作者:夏侯嫣然 标签:太史慈为何不投刘备 | 阅读次数:52 |
![]() ![]() ![]() |
| ![]() ![]() ![]() |
第一,刘备当时仅是一小县令,这个县令还是作为省长的公孙瓒提拔的,和朝廷也没什么关系,对于刘备来说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还有这么个人存在,特别是对于士族阶级来说。所以刘备当时见到太史慈来搬救兵时,也情不自禁的感慨可一番。
第二,说到太史慈,在当时他在当地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他因孝被推举为当地的孝廉,这在当时以出生为论的时代背景(现在也一样)是进入官场的重要条件,这一比就又把赵云比下去了,赵云当时说白了,就一小老百姓,不过就这样,赵云在救北海时,也没有立即投奔刘备!这一是性格面子的问题,当时人很看重这。二是毕竟人也要考虑个发展的,性格相投不能等当饭吃啊!到了赵云真正投了刘备时,袁氏已是几乎被灭,公孙瓒早Tm连尸骨都没了。。此时时间大概在205~206年间,这与之前刘备的徐州救陶谦时的194年左右,隔了有11,2年!而且当时赵云是个什么状态呢,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你说混的惨不惨,在这种情形下,赵云投了刘备。再说回太史慈,当时他与刘备可以说是一不生,二不熟,他怎么可能这就莫名其妙的投了刘备呢?这就像现在找工作一样,太史慈的文凭还是很过硬的,自身实力也非凡,你要他投个民营小公司般的刘备,换了你,你愿意吗?而投奔刘繇,可以说在当时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要正投了刘备,那真就别提了,大家都知道。。刘繇为一郡之守(换了现在最少是一地级市长级别),并且太史慈和他又是同乡,关键的是,刘繇是写信请太史慈去的,不管是从今后的待遇发展,面子都有了,所以太史怎会不去? 第三,说个题外话,有人拿马超在刘备处的境遇用在太史慈身上,我觉得也是不太对的,马超和太史慈根本就是两类人,一个长期为一方诸侯,一个只是当地的一个孝廉,不管是从身份,人望,影响力,以及自身性格来说,两者都有天壤之别,真要比,只能说同赵云比还勉强说的过去。 如果当时太史慈没有投奔刘繇,很大机会会投奔了曹操,曹操在当时招揽人才方面,确实做到了不拘一格纳人才的地步,只要你有能力,统统招过来,待遇自然不会差,最后提到大义这两个字,大义到底是什么?有人能真正说到个所以然吗?大义终究不能当饭吃啊,张辽有大义吗?几乎大部分人肯定会说有,可他刚骂了曹操两句,刘备关羽等一求情,曹操再说了几句安慰话,立马不就降了 转载: http://tieba.baidu.com/f?kz=142411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