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辨“晴雯被逐案”与袭人无关(修订稿)

辨“晴雯被逐案”与袭人无关(修订稿)

作者红米 标签袭人 阅读次数:687
         辨“晴雯被逐案”与袭人无关

   “晴雯被逐案”与袭人无关,我想这是一个有根据的判断。首先曹雪芹写红
楼梦,本意是为女儿作传。他笔下的女孩子虽然也是性格多样,并非没有缺点的完
人,但他不会将她们写得令人厌恶。宝钗是历来较受非议的人物,但现在“钗黛合
一”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同。所谓“袭为钗副”,袭人也不应该是作者贬斥、
批判的对象。从红楼梦中对袭人的描写及脂批对她的赞美,我们也不能相信袭人会
做出陷害晴雯的事。

    下面我们从书中的具体描写来证明“晴雯被逐案”与袭人无关。第74回清
楚地交代了事情的由来,是因为王夫人本来对晴雯印象就不好,又加上了王善保家
的挑拨: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
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
子, 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
妖妖(走右上加乔)(走右上加乔), 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
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
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
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 这丫头想必就是他
了。’”

    等到王夫人马上叫来晴雯训斥之后,晴雯的被逐已是不可避免了。王夫人的
话可以证明这一点。如王夫人对晴雯说:

   “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非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
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

   接着又对王善保家的说:“……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置他。”

   这就很清楚了,晴雯被逐是早晚的事。而书中写出的所谓袭人“告密”,就
是请王夫人设法把宝玉挪出大观园那次,根本没有涉及晴雯,而且即使在王夫人的
引诱下,她也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如果猜测袭人另有一次“告密”,说了
晴雯的坏话,则既无根据,从情节来说亦无必要。

    因此,我觉得就晴雯的事而言,不但众多的读者,就是宝玉也冤枉袭人了,
因为晴雯被逐时他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到作<芙蓉女儿诔>之时,似乎他已略知
此事的来龙去脉。诔中说:“钳(讠皮)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这骂的应该是迫害晴雯的人,但不象是指袭人、麝月等,否则宝玉这人也太两面三
刀了,当面那么亲热,背后竟诅咒要“钳口剖心”!

   宝玉其实并不糊涂,他很清楚丫头们之间公开或隐藏的矛盾,所以他会怀疑
袭人、麝月等。宝玉的怀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看上去合理的推测并不一定就
是正确的,在实际生活中如此,红楼梦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也可能借此增加悬
念。

    辨清了晴雯一案,再来看看四儿和芳官。王夫人怎么会知道宝玉与丫头们素
日的私语?有不少人认为这也是袭人告的密。

    王夫人一下撵出三个丫头,这里有大背景和小背景。大背景是从金钏、绣
春囊到抄检大观园,一系列的事件,使王夫人早已对园里特别是怡红院的丫头不放
心了。小背景则是除了王善保家的之外,还有别人进谗言。这是什么人呢?我们应
该看看书里是怎么说的。

    第77回王夫人亲自到怡红院查人,“命把这里所有的丫头都叫来一一过目”。
庚辰本中紧接着这句话解释到: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
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
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

    注意“本处”二字,这说明进谗言者是王夫人左右的人─很可能是赵姨娘一
干人。“和园中不睦”也证明不是园里的人。“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
说明被诬告的不止晴雯,很可能就包括了四儿和芳官,她们与宝玉的私语被用作
“不长进教习坏了”的例证。联想到湘云说过的:“那屋里的人多心坏,都是要害
咱们的”,而宝钗只说她“嘴太直了”;赵姨娘串通马道婆魔魇宝玉、凤姐,等等,
可见赵姨娘等惯会造谣使坏,连主子小姐都不放过,不用说丫头们了。因此不但晴
雯,四儿和芳官的被逐也应该与袭人或者麝月等无关,而是王善保家的、赵姨娘等
人陷害的。

     有人认为,赵姨娘等不可能知道宝玉和丫头们素日的私语。俗话说:“隔
墙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怡红院除了我们熟悉的这些大丫头外,
还有很多粗使的小丫头、老嬷嬷,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有什么秘密可保,也
难以保证她们中就没有与赵姨娘相好的。袭人说宝玉“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
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也是实际情况。

    赵姨娘的话,一般来说王夫人是不会轻信的。但因为涉及到宝玉,这是王
夫人的心事,况且有晴雯的事为例,不由得王夫人不信。

    值得在这里提一下的是,在程高本中,并没有上面所引的这一段解释的话。
在“命把这里所有的丫头都叫来一一过目”之后,只写:

   “原来王夫人惟怕丫头们教坏了宝玉,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的粗活小丫头们,
个个亲自看了一遍。”

接着就是与四儿、芳官的对话。这里我们不去分析庚辰本与程高本孰真孰伪孰前孰
后,仅从文理上讲,似乎还是应该如庚辰本那样交代一下事情的来历,否则王夫人
好象有特异功能一般,而且使得真正的造谣中伤者模糊不清,袭人蒙受不白之冤。
程高本中的袭人被写得特别不堪,这里还不是很明显的。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