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袭人的确打小报告了——再论袭人

袭人的确打小报告了——再论袭人

作者靥娇 标签袭人 阅读次数:618
  看前几天的帖子,发现轩中有许多喜欢袭人的老兄极力想为袭姑娘翻案,说小报告不是袭人打的。我想,喜欢归喜欢,却不能因此就否认她做过一些不太道德的事。各位老兄的理由是书中找不到相关证据,其实书里已写得很明白了,打小报告非袭人莫属。曹老善用“前后相伏”“实虚相照”的方法,他是惜墨如金的人,读者能体会出来的意思他决不会再去浪费一个字。正因为如此,才逼得你去仔细品味书中每一个较隐晦的地方。“小报告”一案即是如此。写袭人第一次打小报告,比较详细,以作发端之需,后虽未再用正笔,但后文的线索表明,这样(甚至更露骨)的小报告决不仅一次。
  袭人第一次打小报告,态度犹豫,闪烁其辞,这是很自然的事。一心想作姨奶奶的她,面对王夫人这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人,焉能不紧张心跳?一字不对,小命休矣。
万一王夫人对她的意见不以为然怎么办?万一王夫人竟因此而对她的为人产生怀疑怎么办?这样的心理下,袭人首先竭力让王夫人知道,她并非是出于私心、忌心、戒心,而是出于对二爷的忠心来大胆表白自己意见的。所以,刚开始她故作踟躇,以示自己并非不知道自己丫头的身份,只是为二爷考虑,她不得不冒死进谏,这样,即使王夫人不赞成她的话,也不会怪罪下来。接着她就察言观色,以语探试,话题朝实质性展开。这时的措辞要很有水平,应该十分恳切且不能给人感觉自己是在卑鄙地告密,所以决不能将矛头具体化。这一点袭人做到了,她含蓄委婉而另有所指,不仅成功地打动了王夫人,而且还正式受命,监督怡红院的一言一行。
  有了“懿旨”,袭人的顾虑少了些。加上王夫人加月钱送衣服的暗地鼓励,袭人应该更肆无忌惮地搜罗情报,更频繁的打小报告了(如果各位老兄不承认第一次的谈话算不上是小报告,那么,我敢保证,后来的许多次绝对是)。这些书中没有正面描写,但决不是瞎猜。曹老已经将这条埋在暗里的线索的抄检大观园一节牵出来了。宝玉与丫头的私话怎么会到王夫人耳里?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私话王夫人断然不能亲耳听到,肯定有人告状,这一点勿庸置疑。
  其次,一定是怡红院的丫头,因为是宝玉与小丫头私相挑逗,外人不能得知。王善保家的之流虽然也长舌,但他们毕竟不与院内直接接触。王夫人掌握的情报很系统,不可能是偶然从别处检来的,而是有内线源源不断地提供。
  再次,不可能是除袭人以外的丫头。怡红院要真有第二个袭人,倒也是个精彩人物,作者决不会一字不提。况且,袭人何等的有心计,始终盯着宝姨奶奶位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怡红院被她监管得死紧,“一会不到,就有事情”,告密邀宠,舍她其谁。
  再其次,袭人不可能没有向王夫人说过晴雯的坏话,书里同样没写,但可以推断,被誉为“怡红院第一人”的晴雯绝对是袭人的大忌。更何况晴雯对袭人的奴性不屑一顾,曾很尖酸的挖苦她,并当众讽刺她是“哈巴狗儿”,我便是袭姑娘肺也要气炸,不说几句坏话泄泄私愤才是怪事。
  正因为上面的逻辑,百分之九十九读过红楼的人都认为袭人是打小报告的元凶。
  也许拥袭派会骂我了,但我仅是就事论事,没别的意思。其实,在本人看来,袭人的种种作为是可以理解的。袭人固然大有奴性,但她何尝不想当小姐,只是不得不从切身利益出发,通过充分表现奴性来进行自我保护,为往后能在贾府站稳脚跟打好基础。我不认为她是个反面人物,她其实也有善良和蔼的一面,要不她比晴雯大得人心呢。要说私心,怡红院里人人都有,不过是袭姑娘更聪明,自我保护更有手段而已。袭人的个性不象尤三姐和晴雯那样刚烈,不论什么情况,她都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安全的生存下去,所以,她嫁给蒋玉菡不足为奇。可以想象,她到了蒋府说不定也是个温柔贤惠、会治家、会得仆人爱敬的大奶奶。
  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袭人和晴雯这一对天然的对立形象被更政治上的对立化了。袭人是统治阶级的“哈巴狗”,而晴雯是坚贞不屈的优秀下层奴隶。我们佩服晴姑娘不摧眉折腰的骨气,看到她就畅快淋漓,所以喜欢她。其实,从人之常情出发,袭姑娘未必可憎,晴姑娘未必可爱。比如在怡红院小丫头、婆子的眼里,袭人是可亲可敬的,而晴雯是“一句话不对,便立起两只骚眼骂人”的、对小丫头非打即骂的恶婆,人缘很不好。就是把这两人放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怕我们也是会喜袭恶晴的虽然袭姑娘有几分阴险。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