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捅破一层窗户纸-关于黛玉和木芙蓉

捅破一层窗户纸-关于黛玉和木芙蓉

作者红米 标签黛玉 木芙蓉 阅读次数:1293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群芳夜宴抽花签,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对于这里的

“芙蓉”应为“木芙蓉”,虽然大家似乎没有太多疑问,然而我感觉论证一直不太充

份。一种说法是,因为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的芙蓉是木芙蓉,因其“名诔

晴雯,实诔黛玉”,所以黛玉所擎也应为木芙蓉。但这充其量只是一个间接的证据。

红狐说:只有木芙蓉,“才与掣花签上欧阳修诗中的‘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相对应”。欧阳修诗中的“枝上花”是否就是芙蓉,似还有待证明,但是红狐指出

的花签所绘花卉与所镌旧诗之间应有关联,则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我们看其他几个姐妹所擎花签,其中的旧诗多是咏所绘的花卉的。例如宝钗擎到牡

丹花,花签上的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就是取唐代罗隐的《牡丹花》中的一句。

湘云的海棠花则配以苏轼的《海棠》诗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花签上的旧

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和《红楼梦大词典》

都指出,这是出自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一诗: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再难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能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明妃即王昭君。全诗与芙蓉并无直接联系,也没有出现“芙蓉”这个词。那么为何

作者在这里要选用这句诗来配芙蓉花呢?上述两部著作都未给出明确解释。我认为,
这句诗虽然确实出自欧阳修的作品,但它与芙蓉的联系则源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
上永崇高侍郎》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显然,欧阳修的“莫怨东风当自嗟”是化用了高诗的后两句。这样,曹雪芹巧妙地
借用欧阳修的诗句,一方面通过它的出典与芙蓉建立了联系,另一方面,则使人联
想起欧阳修诗的前一句:“红颜胜人多薄命”,从而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这也可以
说是作者“一手二牍,一声两歌”的一个例子吧!

芙蓉有两种,水芙蓉荣于夏而木芙蓉则盛于秋。高蟾诗中所说的芙蓉是生在秋江之
上而且尚未开放,当是指木芙蓉。因此我们证得,黛玉擎到的花签上的芙蓉应该就
是木芙蓉。另外,“秋江上”是指“秋江岸边”,因江岸高于江面,故可称“江上”,
这与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用“池上”代指“池边”是一样的。

有趣的是,曹雪芹对于高蟾这首诗似乎特别情有独钟,在红楼中多次引用它的意象。例
如第五回红楼梦曲《虚花悟》中的“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第二十二回探春
所作灯谜中的“莫向东风怨别离”,都从此诗化出。第六十三回探春的花签诗“日
边红杏倚云栽”,蔡义江也指出是出自高蟾此诗。但蔡先生却没有注意到稍后的黛
玉花签与此诗的关系,也是千虑一失了。

自注:此文中所有“擎”字皆为“掣”字之误。

红米(hqq)于 10/18/2001 03:43:39 编辑过本帖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