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断玉钗红烛冷——红楼三钗古今谈
作者:孤鸿雪影 标签:黛玉 | 阅读次数:120 |
![]() ![]() ![]() |
| ![]() ![]() ![]() |
一部红楼梦尚未写完,雪芹便已仙逝。然而他的梦,宝玉的梦、红楼众女子的梦并没有终结。后世的读者们都会在自己心中续写出一部完整,而且自己认为是完美的红楼,并在真实的世界中不断的追寻着。
红楼意境深远,内涵丰富,金陵十二钗更是有如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花,其中着墨最多,性格最鲜明的要数黛玉、宝钗和湘云三人了。她们论品貌,论才学,都是众姐妹中的佼佼者,也是有可能与宝玉结为婚姻的女子。是故称她们为红楼三钗。 黛玉玉洁冰清,诗才为群芳之冠,又是众姊妹中唯一不劝宝玉委身于仕途,留意于经济的。她与宝玉谈诗学,聊佛老,读西厢,唯独不涉及功名。她和宝玉一样,既然文章八股迂腐不堪,那么不论世人如何看待,她都会支持宝玉的行为。直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之态。所以她能成为宝玉的为一知己也是理所当然。然而黛玉虽不喜利禄功名,却并非不近人情。宝玉总说:“林妹妹什么时候说过那些混帐话,要不然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可是,当宝玉被贾政打的皮开肉绽起不来床时,黛玉即不象贾母王夫人般问寒问暖,也未象凤姐宝钗样寻医送药。只带来一双哭的桃一样的眼睛,破天荒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我也是情愿的!”看来宝玉是下定决心宁死也不读书了,而黛玉为了使他少挨板子,却宁愿做出一些妥协的。由此,我们即能看到黛玉的孤标傲世,又能体会她的意切情真。不是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吗?能够志同道合,生死与共,恐怕就是黛玉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黛玉从小失去母亲,投奔到贾家,虽然有贾母关爱,但她仍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之感。怕自己受人褒贬,不免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也因此,大家都知道林妹妹素来是个有心的,总觉得亲厚不及宝钗。其实黛玉的“有心”决非“有心计”。她从不会刻意讨好或倾轧贾府上下的任何人,就连对自己的假想敌宝钗来说,她对金玉之说不可谓不担心,但她对宝钗仍然是诚恳的。在四十五回中,黛玉曾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且不说宝钗对她的一番说教用意何在,但终究使黛玉不仅坦白了自己的心境,还诚心向宝钗认了错。这才是真正的亲厚与至诚。 记得黛玉的花签令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这便点名了,“潇湘妃子”的悲剧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她自身的一些缺点和短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黛玉太过敏感、多疑,对待有的问题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宝玉对她用情不可谓不真,但黛玉却总有千般疑虑。只因宝玉有玉,她便对金玉之说格外敏感。似乎有事没事,总要对宝玉旁敲侧击一下。在说冷香丸时,黛玉说:“人家有金,你就有玉;人家有冷香,你就该有暖香来配啊。”对于红麝串她又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 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惹得宝玉赌咒发誓方才罢了。同样对于湘云的金麒麟,她同样思前想后,生怕他们如书中的才子佳人一般,因一件玩物引出事故来。黛玉本就体弱多病,再加上多愁善感,简直到了整天只以眼泪洗面的程度。无益于自己的健康不说,与宝玉之间也难免纷争多,欢娱少了。 除此之外,黛玉的小性儿也是俯中人所共知的。从第七回周瑞家的来送宫花给她,她若不喜欢,找个借口不要也就罢了,“却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为此等小事,黛玉便得罪了府中的管家婆,恐怕她在下人们中的口碑便因此而毁。还有一次,黛玉误以为宝玉将她做的香囊转送了别人,一气之下连正在做的玉穗也铰了。还和宝玉大吵了起来,惹的他直把玉往地上摔。这场风波对宝黛的关系倒没什么影响,但被袭人她们看在眼里,又不免觉得林姑娘性情古怪,难以相处了。若真摔破了玉,闹出事来,抵命的终究还是这些丫头。十七回元春归省时,黛玉存心大展诗才压倒众人。她作的诗固然是好,但殊不知在她压倒众人的同时,太露锋芒,也压倒了元春。再看到宝钗通篇皆是“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之类的赞誉。仅回家不到一天的元春为什么对宝钗会有好感,将与宝玉相同的红麝串送了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此已往,不仅自寻烦恼,落得个多愁多病身,府中由上到下也会远黛玉而近宝钗了。黛玉既无钱无势,还失了人心,与宝玉的婚事又怎能得偕呢?正应了那句“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流传至今,许多人物的形象已经被特征化。拿黛玉来说,似乎现实中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儿的女孩子常被人们称为“林妹妹”。她的聪明才智和率真坦诚反倒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注目。这似乎说明了,女孩子可以无才,可以有小性儿,但却不能恃才傲物。也就如同现在的男人们大都不愿找学历比自己高的女友,无论古今,女孩子的聪明尽露于外都未必是好事。黛玉生于今世,她的遭遇或许未必强于书中。只有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合时宜”。凭她的性子。在贾府中有着小姐的地位,下人们即使受了气,也不敢与她拌嘴,只是暗自不快而已。但走出府门,进入到交往频繁的现代社会,她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女孩子们会因她性格古怪而日渐疏远,追名逐利的男子又不入她的眼。面对冷酷的现实,她遇事偏偏又想不开,这样的身体能得长久吗?黛玉毕竟是太虚幻境中一颗婀娜纤弱的绛珠草。一旦落于人间饱经风霜之苦,尝尽爱恨之悲。终将会不堪摧残而枯萎。因为她的身与心,都是本不应属于这黄沙与红尘的。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逢?希望人间有幸得到这样一颗仙草的男子,能珍惜她一生的眼泪,用自己的真心来关爱与呵护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