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孙氏 检索 三国志
孙氏 检索 三国志
11 三国志卷十一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第16段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一]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14 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第31段
  明帝即位,进爵东亭侯,邑三百户.诏曰:「尊严祖考,所以崇孝表行也;追本敬始,所以笃教流化也.是以成汤、文、武,实造商、周,诗、书之义,追尊稷、契,歌颂有娀、姜嫄之事,明盛德之源流,受命所由兴也.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发夡於高皇、太皇帝,而功隆于武皇、文皇帝.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潜修德让,行动神明,斯乃乾坤所福飨,光灵所从来也.而精神幽远,号称罔记,非所谓崇孝重本也.其令公卿已下,会议号諡.」晔议曰:「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诚无量已.然亲疏之数,远近之降,盖有礼纪,所以割断私情,克成公法,为万世式也.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祀典故也.至於汉氏之初,追諡之义,不过其父.上比周室,则大魏发夡自高皇始;下论汉氏,则追諡之礼不及其祖.此诚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於礼制也.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尚书韂臻与晔议同,事遂施行.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叔父位,擅自立,遣使表状.晔以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後必生患.若怀贰阻兵,然後致诛,於事为难.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也.後渊竟反.

32 三国志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 第15段
  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宝)[实],欲以东行.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一]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二]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碷、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三]皆破败,退保挠竹.璋复遣李严督挠竹诸军,严率觽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泝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47 三国志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第二 第2段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一]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55 三国志卷五十五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第十 第60段
  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