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藏书阁 -> 三国志 -> 崔林 检索 三国志
崔林 检索 三国志
3 三国志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第三 第42段
  壬午,以司空韂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闰月,月犯心中央大星.十二月乙丑,帝寝疾不豫.辛巳,立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寡孤独谷.以燕王宇为大将军,甲申免,以武韂将军曹爽代之.[一]

4 三国志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 第12段
  五年春二月,诏大将军曹爽率觽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蚀之.五月癸巳,讲尚书经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颜渊配;赐太传、大将军及侍讲者各有差.丙午,大将军曹爽引军还.秋八月,秦王询薨.九月,鲜卑内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冬十一月癸卯,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一]己酉,复秦国为京兆郡.十二月,司空崔林薨.

22 三国志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韂卢传第二十二 第30段
  前此诸葛诞、邓扬等驰名誉,有四(窗)[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会司徒缺,毓举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毓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帝乃用暨.毓於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後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

24 三国志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第5段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於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24 三国志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第9段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曰:「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义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後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一]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24 三国志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第35段
  评曰:韩暨处以静居行化,出以任职流称;崔林简朴知能;高柔明於法理;孙礼刚断伉厉;王观清劲贞白:咸克致公辅.及暨年过八十,起家就列;柔保官二十年,元老终位:比之徐邈、常林,於兹为疚矣.


注:
  内容是该段的前40个字


浙ICP备06020153号-1